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提高培训实效。淮安深耕高素质农民培育,加快推进高素质农民产业类型、村组全覆盖。目前,淮安农业从业人员76.8万人,高素质农民占比78%。全市每年开展专业技能型、技术服务型、生产经营型等高素质农民培育1.6 万人以上,其中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0.6万人。

一大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逐渐成为全市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先行者、应用新技术新装备的引领者、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者,是淮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精准培育,乡村振兴有活力

淮安推行“政府主导、部门主管、主体实施、多方协同”的运行机制,履行好培育“主渠道”“主阵地”职能的同时,进一步挖掘、统筹农民教育培训资源,组建“集团军”协同作战,形成以市农广校为纽带、7个县区分校为骨干、多个实施单位为联盟的“1+7+N”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运行支撑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多元化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从IT白领“跨界”变身高素质农民,刘卫春从来没有想过,最终成就自己事业的,竟然是“种地”。日前,在盱眙县龙诚田园的葡萄温室大棚内,一个个弹珠大小的葡萄长势喜人。葡萄藤下,刘卫春正在给十几个农户讲授葡萄种植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运用要点。“葡萄种植一定要降产量、提品质,采用标准化种植才能使葡萄的外形、口感达到预期。”作为具有高级职称的“新农人”,刘卫春的龙诚田园是淮安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田间学校。多年来,他一直与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们一起钻研葡萄种植技术,在当地开创了阳光玫瑰葡萄品种的种植先例,带动周边农户更新葡萄种植理念,更加注重葡萄品质提升。那些一步一个脚印蹚出来的路子,一次次“试错”后领悟到的经验教训,他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乡亲们。

“如今我的阳光玫瑰葡萄亩均纯收入达到了2.5万元,还获得了江苏葡萄展金奖。”刘卫春告诉记者,新品种的种植成功离不开市农广校开展的分层分类精准培训,不仅给“新农人”创业者提供了专业的技术咨询和政策支持,还成立由数十名农业专家组成专家服务团,与果蔬种植户建立“一对一”专家联系机制,用新品种、新技术激发新的增长点。

高素质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有着显著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此,淮安市不断创新方式,围绕全市5大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建立田间学校和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农业创业培训。近年来,累计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农业创业培训13.9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78.8%。全市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示范田间学校22所、市级示范田间学校27所、县级示范田间学校67所,评定乡村振兴技艺师380人、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32人。

平台扶育,抱团发展促增收

“粮食集中卖,价格高,还省事!”去年又流转200亩地种植稻麦的涟水县种粮大户张言军见到记者很是兴奋。“我现在一共承包350亩土地种水稻小麦,去年水稻丰收,县里高素质农民协会请收购商上门,价格实惠,还全部给现金。”更让张言军受益的是种子采购。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小麦种子,自己去市场买每斤约2.2元,通过集中采购,每斤只要1.6元左右,按一亩地消耗50斤种子计算,自家350亩地如果全部种小麦,可节省1万多元。

张言军口中的高素质农民协会,是由涟水县常盈桥稻麦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乔林中牵头成立的全省首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盟—涟水县高素质农民协会。“在县农广校的支持下,我们探索成立高素质农民协会,目的是将分散的农户聚合成团,通过品种试验、集中采销、信用担保等方式,助农户增产增收。”乔林中说,如今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式的种植、销售模式,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难以规避市场风险,只有以高素质农民协会平台为抓手,构建培育全程链,实施服务全程化,报团取暖,才能让农民的辛苦物有所值。目前,该协会吸纳了106户种植大户加盟,联合中化化肥等企业为成员提供农资服务,为会员每亩节本100多元。 “种出好粮食,卖出好价格。”乔林中表示,协会将继续整合农户资源,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促进小农户与大户融合发展,让土地产出最大价值。

从去年起,淮安市农民教育培训系统创新打造服务平台—职业农民协会,开展“培训你一轮,服务你全链”的培育服务模式。在涟水县、淮阴区、盱眙县等地先后成立由农技推广专家、涉农企业负责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尤其是由农技、农资、农机、加工贮藏销售等能手组成的地方职业农民协会,开展种苗农资采购服务、农技农机全程服务、农业金融保险服务、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农业发展咨询服务等,为职业农民创业提供全程化、保姆式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职业农民协会通过农药、化肥减量使用,农资集中采购,每亩降低生产成本120多元;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稻麦每亩增产60多公斤,每亩增收130多元,促进生态效益提升,提高了种植效益。

能人示范,“头雁”引领“群雁”随

昔日大学生,如今“新农人”。走进大学生方达创办的哒哒牧业公司,只见高大的鸡棚内,自动喂料机正把饲料均匀地投放到食槽里,一颗颗刚刚产出的鸡蛋由传送带送到末端,由工人装进蛋筐。2011年,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方达回到老家淮阴区淮高镇,办起了蛋鸡养殖场。“我们实行无抗绿色养殖,年销售额已突破1000万元,成功注册了无公害农产品,拥有了自己的商标。”回首创业之初的艰辛,方达感慨,为了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他主动寻求变革,参加区农广校组织的技术培训和专家讲座,向养殖大户“取经”,学习现代化养殖技术。2021年,方达被授予淮安市农业创新创优标兵和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荣誉称号。

“头雁”引领“群雁”随,人才振兴产业兴。近年来,淮安市通过开展乡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像方达一样的致富能人不断涌现。他们扎根乡土,投身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汇聚新动能。

“2021—2025年期间,我市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1.6万人,在提升‘老农’的基础上,我市重点培育一批‘新农’,引进、贮备一批‘智农’,面向涉农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开展创业创新培育,吸引他们回乡下乡创业就业;面向农村及从业人员开展‘半农半读’中高职教育、乡村振兴技艺师技术评价、创业带头人培育、田间学校创建工作。”淮安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邢国文说,力争到2025年,全市平均每村培育有一名中高职学员、一名乡村振兴技艺师,每个涉农镇街培育一名市县级创业示范“带头人”和一个省市级示范田间学校。

截至目前,从淮安培育的高素质农民中,走出全国人大代表1名、全国劳动模范4名、全国三八红旗手1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省三八红旗手1名、市级劳动模范6名。

【责任编辑:杨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