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财经获悉,7月14日,中国长城(000066.SZ)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6亿元-7亿元,上年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约2.98亿元;预计2023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亏损7亿元-8亿元,上年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约3.24亿元。

公司表示,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信创市场阶段性转换、国际业务需求萎缩及系统装备业务政策调整等因素叠加影响,订单大幅下滑导致收入减少,投资收益同比亦大幅下降。

中国长城主要从事高新电子、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电源、园区与物业服务及其他业务。

2018年,中国长城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5.29%后,连续4年保持上升势头,2019年至2021年分别为108.44亿元、144.46亿元和177.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4%、33.22%和23.15%。

不过,公司的盈利能力却持续下滑,2018年至2021年分别为11.21亿元、11.15亿元、9.28亿元和5.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88%、-0.51%、-16.78%和-35.59%。

2022年,中国长城业绩更是遭受重创,公司全年营业收入为140.27亿元,同比下滑21.15%;净利润1.20亿元,同比下滑79.87%。中国长城解释称,因信创市场周期性调整,信创存量市场替代接近尾声,新市场未形成规模,有效需求出现大幅度下滑;受国际局势影响,随着国际市场风险挑战加剧,公司国际业务订单、收入出现下滑;同时受国内环境影响,公司多个计划内大项目招标推迟,生产交付受阻,市场拓展受限。

另外,中国长城持股东方证券交通银行厦门象屿众泰汽车湘财股份5家上市公司,最初投资资本为2.37亿元,然而2022年期末账面价值仅1.29亿元,净减少1.08亿元,降幅达45.47%,其中2022年减少6825.37万元。

在业绩下滑的同时,中国长城的分拆计划也告吹。4月29日,中国长城发布公告称,因当期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公司业绩暂无法满足分拆上市条件,公司决定终止分拆长城信息至创业板上市。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9月,长城信息上市申请已“过会”,至今仅7个月时间。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长城主动“撤单”,或许与业绩下滑有关。

进入2023年以来,中国长城还未缓过劲来,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达21.99亿元,同比下滑22.29%;净利润亏损3.05亿元,同比下滑161.08%。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