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3163字,阅读约需8分钟 

文/谢良兵(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 编辑/柯锐 校对/陈荻雁

近日,#新疆大螃蟹发货了#、#没开玩笑新疆真的产海鲜#等好几个热搜被新疆占据,三文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澳洲淡水龙虾……“各种你耳熟能详的海鲜水产品,新疆人民都能给你包邮到家,除了江浙沪。”

一时间,新疆的水产品成了近期网络话题的“热门”,讨论度颇高。

印象中,新疆盛产水果,葡萄、哈密瓜等水果鲜美,未曾想,新疆的水产“海鲜”也如此丰富。人们可能会好奇,作为中国离海最远的内陆省份,新疆的水产品是如何火出圈的,新疆又是如何成为“水产大省”的?

━━━━━

火速出圈,大发鱼财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喀拉苏乡三文鱼基地,一尾新鲜出水的三文鱼24小时内便可完成加工、包装、运输等全过程,并送达消费者餐桌。

每天,这里最多可加工50吨三文鱼。尼勒克县养殖的三文鱼品种是三倍体虹鳟,在国际上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今年,尼勒克县三文鱼预计将实现6000吨量产的目标。

据报道,2017年,湖南人晏立纯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率先养殖龙虾,如今已成为当地龙虾专业养殖大户,并带动当地多人从事龙虾等水产品养殖。当地靠近塔里木河,水域面积约500亩,可利用的水域面积400余亩,现有龙虾养殖面积300余亩,年产龙虾大约11吨,产值达120余万元。

大发“鱼”财,已经成为新疆渔民的美好生活。根据当地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2022年新疆全年水产品产量17.3万吨,比上年增长1.4%。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15.95万吨,增长2.9%。尤其是高白鲑、梭鲈等水产品,除满足当地需求外,还销往全国市场及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事实上,早在20年前,新疆的水产养殖行业就已经稳居西北五省前列。数据显示,2005年新疆水产品总产量近八万吨,渔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人民币,收入已经比农牧民人均收入高出一大截。2022年,新疆渔民人均收入已达19960元。

鲜为人知的是,新疆的水产品其实早已名扬世界,在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水产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号称“欧洲水产大国”的芬兰、荷兰等国,新疆产的鲈鱼和鱼子酱都是桌上必备;在日本池沼公鱼市场上,新疆博斯腾湖产的池沼公鱼占到了七成以上。可见,新疆水产品最近突然火出圈并非偶然。

当然,蹿红的事件背后往往有其偶发性的原因。新疆水产走红,一个原因是由于日本核污水事件,中国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这个市场空缺刚好被新疆的水产品所填补。

━━━━━

新疆渔业高速发展

新疆的地形是“三山夹两盆”,即自北向南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夹着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这一地形造就了新疆的两大沙漠,即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同时也造就了新疆充足的水资源,高耸的雪山就是优质的水源地,造就了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以及新疆流量最大的伊犁河。

因此,尽管在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沙漠面积达到了43万平方公里,牧草地也有7.7亿亩,但新疆的水域面积仍然达到了5500平方公里。而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疆宜渔水域滩涂面积超4600万亩。同时,在新疆的水域里,还有着500多种饵料生物,足以给鱼类的生长提供足够食材。

由于历史演化,地缘阻隔,新疆不少生物种类具有明显区域独特性,当地的土著鱼类有五十种,而且分为河流型、湖泊型、冷水性、暖水性等多种类型,其中五道黑、乔尔泰等众多鱼种更是当地特有的经济鱼种。甚至还有不少可作为名特优新水产种质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比如白斑狗鱼、梭鲈、河鲈等已向全国十余个省份推广。

当然,渔业资源的充分利用离不开当地政府的产业扶持。

近年来,随着新疆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曾长期制约新疆渔业发展的产销相距较远、运输成本高企、基础设施不足、冬季漫长寒冷等短板逐渐被克服。养殖户购买的增氧、控温、自动化捕捞等设备都能稳定使用,养的鱼产量高、品质好。新疆的渔业,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高速发展。

近年来,新疆各地也越来越重视渔业发展。比如,乌鲁木齐市农业农村部门就把发展渔业养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截至2022年,乌鲁木齐市养殖面积6850余亩,水产品总产量4598吨,产值约8040万元。主要养殖鲤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等优良品种。

在渔业发展过程中,新疆农业部门还大力推动倡导绿色养殖。通过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推广渔综合种养、鱼菜共生等绿色养殖技术模式,有效降低了养殖尾水氮磷排放量。与此同时,新疆积极推进以鱼净水、以鱼控草、以鱼抑藻,既修复了水域生态环境,维护了水域生物多样性,还把水产养殖变成了富民产业。

截至2022年末,新疆渔业总产值42亿元,“十四五”末将实现渔业全产业链200亿元左右的产值。

━━━━━

科技狠活与内外援助的加持

其实,新疆渔业的高速发展同样离不开科技狠活与内外援助。

在沙漠地区开发“海水养殖”,是新疆在农业领域寻求技术突破行动的一部分。

据报道,2022年,在农村地区成立的水产养殖公司新疆时时鲜的一个试点项目就获得了成功。新疆南部天然地表水的盐碱度与海水相似,该公司利用特有的盐碱地特质,再往水里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调配出适合不同海产品生长的人工海水,这促进了人工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三文鱼是冷水鱼,水温保持10-16℃才能进行养殖。新疆的尼勒克县全年没有酷暑,环绕天山的喀什河流淌着天山冰川雪水,水深6米以下的水温常年保持在10℃以下,这为冷水鱼的生长创造了优质的自然条件。当地的科研人员通过“调配”复刻出海水环境,三文鱼的产量可达3000吨,出口到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等许多国家。

赛里木湖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风光秀丽的高山湖泊,其水质特殊,含盐量极低,生态环境优越,这使得赛里木湖不适合普通鱼类的生存和繁衍。但2003年成立的赛湖渔业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突破高白鲑鱼卵依赖进口、存活率低的瓶颈,将鱼卵人工受精率从30%上升到95%,鱼苗成活率从1%上升到70%。让每年10月底的赛里木湖成为高白鲑的丰收季,产量占全年的60%。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养殖户则把触角伸向了江苏,他们从引进指甲盖大小的螃蟹苗到引进芝麻粒大小的螃蟹幼体进行培育,硬是一步步将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海边的螃蟹养成了新疆的地产蟹。如今,其培育的地产蟹苗成活率已达到90%以上,地产蟹已经游进了广州、上海、福州、北京人的餐桌上。

在鱼种引进、繁殖、培育等方面,新疆一直在不断突破。尽管新疆本土鱼种只有五十种,但新疆境内现在养殖着一百多种鱼,一多半都是外来引进品种。中国“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都已在新疆安家落户。即使是新疆南部最为干旱的喀什地区,目前也完成了对美国加洲鲈、日本锦鲤的人工繁殖工作,已投入生产。

5月底,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科研所进行了一次援疆鱼苗捐赠活动。乌鲁木齐市农业农村部门申请的340万尾援疆鱼苗中,含290万尾斑点叉尾鮰水花鱼苗(长度约1厘米)和30万草鱼、15万白鲢鱼、5万花鲢鱼的乌仔鱼苗(长度约2厘米)。经初步预估,本批鱼苗经过2年至3年养成商品鱼,塘口销售收入约为3900万元。

今年,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投放了3400多万只蟹苗,中秋节即将到来,届时,来自博斯腾湖的螃蟹或许就会出现在消费者的餐桌上。

渔业水产,正在为新疆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