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晓璐

近日,证监会公开了今年初对8家撤否率较高券商投行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情况专项检查的处理结果,6家券商、16名相关责任人被罚。

另外,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截至9月12日,已经有30家券商因投行业务违法违规收到监管部门(证监会、地方证监局和证券交易所)罚单,被罚原因包括在专项检查、首发企业现场检查以及拟上市企业撤回上市申请后等环节中发现的问题。

市场人士表示,注册制改革以来,监管部门严把“入口关”,强调“申报即担责”,督促中介机构提高执业质量,压力已经充分传导至券商投行。常态化开展现场检查是督促券商投行归位尽责、加强内控、提高执业质量的有效手段。

据记者了解,下一步,证监会将保持从严监管主基调,持续发挥好现场检查和现场督导作用,常态化开展投行内控现场检查,力争在三年内实现对保荐机构督导、检查的全覆盖。

监管压力有效传导

投行执业质量有所提升

2022年5月份,证监会在系统内印发了《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现场检查工作指引》,旨在通过确立常态化的现场检查制度,进一步传导监管压力,明确监管重点,督促证券公司高度重视投行内控制度建设及运行效果。去年5月底,证监会、司法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注册制下中介机构廉洁从业监管的意见》,证监会、司法部、财政部依据相关法规加强对中介机构廉洁从业监管,对中介机构落实规定的情况进行间断和检查。

2022年11月份,证监会通报2022年年初开展的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专项检查情况显示,8家被检查的券商中,7家收到罚单。另外,有26名直接责任人员及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分别被采取了监管谈话、责令改正、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监管措施。

与去年的专项检查相比,今年被罚机构和从业人员数量明显减少。从处罚力度来看,去年处罚力度更大。2022年,证监会对违规问题多、情节严重的华金证券采取责令改正、暂停保荐和公司债券承销业务3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而今年的专项检查中,6家券商被采取监管谈话、责令改正、出具监管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未出现暂停业务的情况。

业内人士表示,从检查情况看,大部分检查对象特别是中小券商内控水平和执业质量总体上有所提升,主动履职尽责、严格内控流程的意识更强,还有一些机构在内控机制设计和运行上做了特色安排,对于发挥内部把关功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典型问题,比如有个别中小券商的内控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内控规范性、有效性较低;有的保荐机构对撤否项目的审核重点问题发现能力不足或关注不够,未能充分发挥把关作用;有的保荐机构质控现场检查比例明显偏低、内核反馈意见落实不到位;还有的保荐机构存在预发奖金等过度激励情况等等。这些问题有些是个别机构的问题,也有些带有普遍性,需要行业机构引以为鉴,不断提高内控有效性,促进项目执业质量提升。

从一线从业人员的感受来看,现场检查的压力已经充分传导。某券商投行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监管处罚原因来看,大多都是老生常谈,没有新出现的问题。“从我们的实践来看,在没有充足把握的情况下,很多项目很难通过内核,需要所有项目都经得住检查。”

华商律所执行合伙人齐梦林对记者表示,监管力度呈不断加大的趋势,促使中介机构责任归位,提高服务质量,担好“守门人”角色。但是,提高券商投行执业质量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搞阶段性从严治理,需要坚持中介机构责任归位原则,不偏不倚,长期坚持从严治理,才可达到长治久安。

“一查就撤”有所减少

“带病闯关”问题仍存

在强监管背景下,“一查就撤”现象有所减少。

除了对券商投行内控和廉洁从业开展的专项检查,近年来,监管部分对IPO项目亦开展常态化现场检查。据证监会官网数据,今年以来,证监会共开展三批、共17家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截至9月12日,仅浙江羊绒世家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一家IPO终止,另外16家IPO申请正在审核流程中。相较于去年而言,“一查就撤”现象已经明显减少。

另据记者梳理,今年以来截至9月12日,共有184家企业撤回上市申请,172家因主动撤回申请而终止,12家上会被否。主动撤单数量维持高位,说明仍有部分发行人企图“带病闯关”。

从被否和撤单原因来看,有的企业自身存在一定问题。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朱建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会被否集中在持续经营能力存疑、板块定位问题、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业务的商业合理性和真实性存疑、关键信息及重要风险等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主动撤单集中在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关键信息及重要风险等信息披露不充分、关联方认定或关联交易存在瑕疵等。

除了现场检查出现问题被处罚,IPO项目主动撤单后,发行人、保荐机构亦会被处罚。如今年4月份,福建福特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和保荐机构民生证券主动要求撤回注册申请文件后,7月份均被证监会处罚,保荐代表人被采取监管谈话的监督管理措施。

深圳大象投资控股集团总裁周力对记者表示,终止注册之后仍收到罚单,其实也是为了督促保荐机构真正发挥“守门人”功能。“申报即担责”是证监会对“守门人”中介机构的要求,开处罚单也是为了警醒其他中介机构和拟上市企业,不要冒险“带病闯关”,不是被发现问题撤回就可以“一撤了之”。

谈及如何进一步提高投行执业质量,上述投行人士表示,从监管角度来看,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对IPO的监管从全球来看已经是最严的。从券商角度而言,应该从提高公司治理角度推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内控体系,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编辑 刘睿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