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債發行進入衝刺期 特殊再融資債重啓在望
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今年以來,新增地方政府債券(下稱新增地方債)、新增專項債券(下稱新增專項債)發行進度均已超86%,在財政部明確要求新增專項債力爭9月底前發行完畢的要求下,地方債自8月以來已進入發行衝刺階段,在擴大有效投資的同時,也爲後續財政部着手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化解留出時機。
受訪專家學者認爲,穩增長和化風險是下半年財政政策的重點方向。一方面,新增地方債在三季度衝刺發行,有力支持社會融資規模,並促進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另一方面,後續無需爲專項債預留空間後,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風險化解(下稱化債)工作有望加速推進,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爲主的化債“組合拳”或已在路上。
地方債發行衝刺進行時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5日,2023年全國已累計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39145.36億元,其中新增一般債券6389.61億元、新增專項債券32755.75億元。按照今年預算安排的新增地方債限額測算,今年新增地方債、新增專項債發行進度均已超過86%,新增專項債的剩餘額度也將按財政部要求,力爭在9月底前基本發行完畢。
在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的指引下,新增專項債在8月顯著加快發行節奏,疊加當月較大規模的地方政府再融資債券(下稱再融資債),共同築就年內地方債發行高峯。Wind數據顯示,8月地方債發行規模超1.3萬億元。
“8月政府債券淨融資同比多增8714億元,覆蓋了社融規模增量同比增幅,毫無疑問是本月社融的最主要支撐因素。”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對記者說道。
展望後續地方債發行,在新增專項債力爭9月發完的要求下,尚有發行額度的新增專項債有望在9月繼續放量,偏大的地方債到期規模預示再融資債也將保持力度,研究機構普遍預測9月地方債發行將保持較大力度。
廣發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劉鬱測算指出,9月預計發行地方債約10800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約5000億元、新增一般債約400億元和再融資債約5400億元。四季度地方債總髮行約5700億元。
伍超明預計,未來數月政府債券淨融資有望延續同比多增態勢,對社融形成有力支撐。9-12月份的政府債券淨融資規模有望達到2.7萬億元左右。
促進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三季度以來,全國已累計發行新增專項債9747.25億元,後續如何確保專項債資金早使用、早見效,將成爲財政系統的一項重要任務。財政部已要求,用於項目建設的專項債券資金力爭在10月底前使用完畢,研究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範圍,引導帶動社會投資。
今年1-8月,各地發行用於項目建設的專項債券已近2.95萬億元。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在日前表示,接下來,將指導各地及時做好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工作,持續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促進形成實物工作量。
擴大專項債投向領域和項目資本金範圍,也將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在更大範圍內發揮專項債“四兩撥千斤”的投資撬動作用。中國投資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譚志國對記者說,專項債投向領域可以考慮擴展到戰略新興產業、安全基礎設施、鄉村振興等領域;專項債可用於項目資本金範圍建議還可以增加對新基建、“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城中村改造等的支持。
特殊再融資債券有望重啓
隨着大規模的新增地方債發行工作臨近尾聲,專項債發行額度基本落地後,財政系統如何着手開展化債工作,備受關注的“特殊再融資債券”是否在年內重啓發行,已成爲近期市場關注的焦點。專家認爲,人民銀行在9月15日實施降準,爲後續地方政府化債創造了適宜的寬鬆環境。
“中央財政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是一個方向,在技術上可行。”對外經貿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李明對記者說,此次化債工作,地方政府的騰挪空間有限,中央財政和金融部門應當發揮更多作用。
在財政部明確下一步將“優化期限結構、降低利息負擔,逐步緩釋債務風險”的要求下,通過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以債務置換的方式緩解部分地方的支出壓力得到多數專家學者看好。在財政部明確“中央財政積極支持地方做好隱性債務風險化解工作”,重啓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已成爲大概率事件。
今年以來,廣西、貴州、江西、雲南等多地均透露正在積極爭取隱性化債試點,意味着部分地區早已着手於債務置換的準備工作。國金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樊信江預計,特殊再融資債券或將於9月份重啓發行。
在特殊再融資債的發行額度上,考慮到其發行空間受制於地方債務存量空間,多數研究機構預測本輪特殊再融資債的實際發行規模將在1萬億至1.5萬億元間,有限的發行配額或傾斜於財力較弱區域。
債務置換不會是唯一的化債手段,樊信江認爲,本輪化債“組合拳”或將以特殊再融資債爲主要抓手,並輔以債務展期重組、盤活資源、市場化轉型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