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人才差异化培养
本文转自:解放军报
重视人才差异化培养
■黄学卫 唐继光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军事院校人才培养说到底是为未来战争筹备,而战争这个“不确定性的王国”,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可以说是千差万别。要把握军事人才成长规律,把握各类人才发展特点要求,创新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加强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高度重视人才的差异化培养,提升人才培养对未来战争的贡献率。
设置差异化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中要防止因为讲规范而走向僵化,讲全面而助长平庸,应着眼未来战场胜战需求,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此,在设置培养目标时,要充分考虑人才的差异化。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区分不同类型、专业和层级学员,按照“共同+特长”思路,确定差异化的培养目标。共同,即军事人才培养要达到的共同目标,是基本要求;特长,是针对培养的学员将来要从事的专业类型和任务特点,对人才实施的差异化培养。“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要通过差异化培养目标的设置,达到引领和激励各类人才按照胜战所需快速成长的目的。
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是让学员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在夯实基础素质培养的同时,学员存在哪方面的兴趣特长,就引导其在哪方面更好发展。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要把通识教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个性发展课程结合起来,统筹考虑设置,科学合理搭配,按照大类培养设置学科基础课程,分项分类分层建设公共必修课程。对个性发展课程的设置,要在充分调查了解学员兴趣特长和个性需求的基础上,区分专业学术类、专业应用类、复合交叉类、创新创造类等不同类型,组建若干自由组合式课程。通过课程体系的多样化构建,着力解决课程体系单一、人才培养“千人一面”等问题,使培养的人才既全面拓展又个性十足。
打造差异化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从根本上讲,体现为人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差异化培养的核心就是推动人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充分展现。一方面,要加强培养模式探索改革,积极实施以选课制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模式,打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让学员有机会自主选课程、选课堂、选老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员跨学科、跨专业选课。通过一系列的办法举措,为具有创新创业潜质和能力的学员搭建学习平台,实施多样化、个性化、开放式培养。另一方面,要注重学员的个人潜能开发,针对每名学员的独特个性和不同情况,多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的授课模式实施教学,做到因人施教,指导学员在各自学科专业或专长领域不断寻找和解决问题,保护好学员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