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圳启动“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项目以来,项目已开通了35条航线,串联起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座城市。不仅推动“江河物流”与“广货出海”无缝衔接,也为两地港口企业、外贸进出口企业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和营商环境。

深圳前海:探索港口运作新模式

位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内的深圳西部港区,由蛇口港、妈湾港、赤湾港三个码头组成。作为中国最大的转运中心之一,深圳西部港区是深圳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提供集装箱的堆放、装卸、拖运、海运等多项港口服务。在现场,可以看到这里堆满了等待运输的集装箱,一些集装箱已经堆到8层高。

深圳西部港区操作部工作人员 曹志豪:比如我们要发最底层的箱子出来,上面压了5个集装箱,我们得把这5个集装箱全部移开。移开一个集装箱打比方花2分钟的话,移开5个箱就多花了10分钟。

蛇口海关副关长 范海峰:我们西部港区是位于深圳市的市中心核心腹地,这里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就是港口发展的用地,特别是集装箱堆场资源非常紧张。西部港区三个集装箱码头的堆场资源只有250万平方米左右,造成了堆场的压力非常大。而上海的洋山港有接近800万平方米的堆场,广州的南沙港仅仅一期就有将近900万平方米的堆场资源。

堆场资源的紧缺,会直接影响港口的吞吐量和运营效率,这也成为约束港口发展的一个难题。而同样面临贸易物流困扰的还有位于珠三角内河区域的外贸企业。

王贻玲是广州一家摩托车企业的关务主管。受台风影响,一批集装箱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从广州送至深圳的国际码头,就不能及时报关上船出海。

广州某摩托车公司关务主管 王贻玲:下一批船最少是7天以后,产生的费用一个柜子最少都要三四千人民币。

这家摩托车生产企业,位于珠江内河的广州市增城区。珠三角汇集了许多制造型企业。受水深的限制,大型国际货轮无法停靠在珠三角内河沿线,所以每次出口,王贻玲需要先通过公路运输,将货物从广州增城运至150公里之外的深圳蛇口港,再从蛇口港上国际班轮出海。

广州某摩托车公司关务主管 王贻玲:如果一天出1000台摩托车,我需要大约50台拖车,如果是在公路上进行运输,大约会排成两公里到三公里的长龙,会造成非常拥堵的情况。

除了陆运转海运的出口模式,大湾区还有一些企业则是选择从珠江水运至深圳转海运。这家生产电器的企业每天都有出口货物从当地的湾仔码头、西域码头通过驳船运往深圳的国际码头。企业需奔走两地海关,办理转关手续。

珠海某电器公司关务人员 周艳:我们都是从小小的驳船,驳到深圳上大船,大船指定哪个驳船,就必须要上哪个驳船。之前会出现驳船舱位已经满了,货上不到指定的船,就没办法赶到大船,没法按期交货给客户,会造成失约。

大湾区组合港 新模式让湾区制造通达世界

作为外贸发展的“主战场”,探索贸易便利化是自贸试验区的重要创新指标。针对大湾区港口和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上的“堵点”,2020年,深圳海关会同深圳交通运输局在大湾区沿海和沿江港口之间创新打造“大湾区组合港”业务模式。什么是“大湾区组合港”?这种港口新模式如何助力区域协同发展重大战略?

深圳海关 邓小鹏:这是组合港货物监管的信息化平台,通过两个直属海关的协同监管,来实现港口之间的组合运营。货物到达了广州新塘仓码,就相当于到了深圳蛇口码头。把两个码头相当于合成了一个码头,企业的(报关)手续也相当于是在一个码头完成。

在“大湾区组合港”模式下,深圳的枢纽港和湾区内地的支线港,海关之间实行信息互认,外贸集装箱可在企业当地办理报关、交还箱和通关查验手续,实现港口之间的一体化运作。

蛇口海关副关长 范海峰:我们的组合港就是把(国际)大码头搬到了工厂门口,通过枢纽港和支线港一体化的运作,让生产企业在家门口就把货物交运给港口了,一站式完成远洋运输。这30多个支线港的堆场和港口的资源,就是枢纽港的堆场和港口的资源。一方面用外部的空间换内部的空间,枢纽港的集装箱可以疏导到这些支线港去堆存;另外一方面,用时间换空间,把原来的传统通关模式下的5—7天的时间,压缩为现在组合港模式之下的2天左右,也提升了集装箱在港口内周转的效率。

集装箱在港口内的周转效率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深圳西部港区堆放资源紧缺的难题。不仅如此,“大湾区组合港”模式使得多港如一港,在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同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深圳海关关员 邓小鹏:一艘驳船如果是满载的话,接近100个集装箱,相当于去枢纽港口的高速公路上就会少100辆的货车,对整个区域的交通会是非常大的改善。

在组合港模式之下,原来通过内河水运转海运的企业,两次报关变为一次报关,在网上即可实现7*24小时智慧通关。

船代公司报关人员 刘振宇:今天有两票报关单,一票是组合港模式下的水转单,一票是普通的水转单,因为昨天晚上台风的原因,组合港报关单顺利放行了。但普通水转单,货物因为受台风的限制,卸不下船,不能卸柜,就不能报关,这票单就走不了。

多港如一港 组合港模式注入发展新动力

“大湾区组合港”的创新模式给港口和企业带来了哪些便利和发展机遇?

广州某摩托车公司关务主管 王贻玲:今天我们从工厂发了25个(集装箱)柜子的摩托车从新塘港准备发往蛇口港上大船,运往多哥和尼日利亚这些国家。

和以往不同,王贻玲今天有一批出口货物走的不是陆路,而是通过水路,运至深圳转海运。“大湾区组合港”推出之后,广州增城海关多次组织线上线下宣讲会,向辖区内的外贸企业科普宣传“大湾区组合港”新模式。

王贻玲所属企业目前已经将一半的出口货物,改成了组合港新模式。出口货物无须再通过公路运输的方式,运至150公里之外的深圳国际码头,只需运输到离工厂不到7公里的新塘港码头。

广州某摩托车公司副总经理 化瑞峰:在组合港实施前,拖车公司先到蛇口港去提货柜,提到货柜再到我公司来装货,送回蛇口港,往返要300公里左右了。组合港以后,在新塘港口只有7公里,大大缩短了我们到港口交通运输的时间。

在组合港模式下,也不再指定驳船,驳船资源实现共享,企业再也不用担心没有舱位,货物上不了船,同时还极大节约了企业的外贸物流成本。

广州某摩托车公司关务主管 王贻玲:过去公路运输从公司出发到蛇口港运费,加上报关费以及海运费,大概一个柜2000元。实施组合港业务以后,从工厂拖到新塘港,新塘港驳船到蛇口港,再加上报关和海运费,整个费用只需要1500元,每个柜节省了500元。

不仅如此,组合港模式也给内河的支线港码头注入了发展新动力。

 广州增城海关口岸监管科科长 胡继万:因为我们是二线支线港口,有了组合港模式的带动推动,新塘港出口货运量是明显的上升,目前新塘港的组合港货物的占比量占有60%。

 湾仔海关副关长 何志军:今年1—8月,我们关区通过“组合港”模式运输的标箱已超13000个,同比增长了83%,有效提升了大湾区支线港外贸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以深圳港为核心的“大湾区组合港”,将湾区内的内陆港和河港联动起来,有效扩大了深圳港的货源腹地,通关的便利性也吸引了更多内河港口货物经深圳港进出口,为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提升提供新的增长点。

深圳西部港区商务部主管 鲁宁:从组合港开通,我们操作第一个柜以来,累计已经做了45万标箱,摆放体积相当于已经超过了830个体育场。组合港的实施,为我们与珠三角的客户搭建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大通道,促进了整个湾区的物流要素的高效流通。

目前,“大湾区组合港”线路已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和5个关区。通过“组合港”模式,深圳枢纽港近270条国际航线资源与沿珠江内河码头的制造业货源,形成优势互补,有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一体化发展,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记者 叶奂 石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