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消息,罕見病領域再迎來利好政策。

9月20日,國家衛健委官網公佈由該部門聯合科技部、工信部、國家藥監局、國家中醫藥局、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等六部門聯合制定的《第二批罕見病目錄》,共有86種罕見病納入其中。加上2018年5月五部門發佈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目錄已覆蓋207種罕見病。

9月21日,澎湃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多家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旗下產品的適應證進入上述目錄。多位業內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指出,目錄擴容意味着國家層面對罕見病的更大關注,而進入國家罕見病目錄後,將有望加速相關產品的審批進度,加快產品上市時間,讓更多罕見病患者獲益。

第二批罕見病目錄部分病種

政策不斷髮力罕見病領域

《第二批罕見病目錄》並不突然,早在今年1月,國家衛健委官網公佈的一份針對《關於加大對罕見病診治投入力度的建議》的答覆中就提到,國家衛健委將按照罕見病目錄制訂工作程序,適時調整更新第二批罕見病目錄。

罕見病,又稱孤兒病,是指發病率極低、患病總人口數極少的疾病,具有種類多、遺傳爲主、診斷難、病情重、可治性低、治療費用昂貴等特徵。目前,全世界已發現7000多種罕見病,但僅有10%的罕見病有相應的治療方法。

在解決罕見病問題上,相關部門在不同方向做着努力。

第一批罕見病目錄部分病種

2019年,配合《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的出臺,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印發《罕見病診療指南》,對納入罕見病管理的121種疾病逐一明確診療指南,並依託行業組織開展醫務人員培訓,提高罕見病規範化診療能力。同時,依託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辦公室,在協作網醫院間開展醫師培訓,提高醫生對罕見病診斷和治療的能力。

藥品審批也對罕見病藥物傾斜。2020年3月發佈的《藥品註冊管理辦法》指出,臨牀急需的境外已上市境內未上市的罕見病藥品,審評時限爲七十日。2022年5月,《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提出,罕見病新藥在不斷供情況下可擁有不超過7年的市場獨佔權,期間不再批准相同品種上市。

國家醫保局在解決罕見病藥物支付問題上也取得進展。2022年醫保目錄調整工作中,7款罕見病用藥通過醫保談判被納入其中,有產品降價超90%。據央視新聞2023年1月報道,我國醫保目錄包含52種罕見病用藥,覆蓋27種罕見病。

一位不願具名的國內藥企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2018年,五部委聯合發佈《關於公佈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的通知》,這份文件在業內被認爲是吹響了罕見病診療的“集結號”,此後醫保對罕見病品種的傾斜,包括這次目錄擴容,都顯示了國家政策在這一領域的持續發力,由衷希望更多的罕見病被看見,更多罕見病患者的需求被關注,被切實解決。

另一位關注罕見病的國內藥企人士此前曾向記者表示,新藥研發“九死一生”,風險極高,罕見病藥物更是如此。很多藥企其實都有研究罕見病的想法,但很多時候不知道這類產品未來在國內是不是有真正的前景,所以不敢真的去做。可以看到,近些年,政策端對罕見病的支持越來越多,相信會鼓勵更多力量參與其中,解決罕見病面臨的難題。

多款已上市或在研的罕見病適應證進入罕見病目錄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國內罕見病藥物市場2020年達到13億美元,2030年或增長到259億美元。千億賽道吸引着藥企巨頭和大批新興生物醫藥公司進入。

從最新公佈的《第二批罕見病目錄》來看,86種罕見病包括神經母細胞瘤、神經纖維瘤病、腱鞘鉅細胞瘤、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等,涉及腫瘤、皮膚、風溼免疫、內分泌、腫瘤等多個疾病領域,其中部分罕見病已經有或處於臨牀研究後期的藥物。

再鼎醫藥(9688.HK)的管線產品適應證中有5個入選此次罕見病目錄,包括慢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病(CIDP)、胃腸間質瘤(GIST)、膠質母細胞瘤(GBM)、惡性胸膜間皮瘤(MPM)、天皰瘡等。

再鼎醫藥方面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隨着本次罕見病目錄的發佈,相信未來在相關政策的指引下,更多針對罕見病的突破性解決方案將不斷湧現。保障罕見病治療不只是醫學問題,更是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疾病罕見但待遇不應罕見”,期待全社會攜手,改進和解決中國罕見病患者的治療困境,加速中國罕見病事業的發展。

和譽醫藥(2256.HK)的第一個產品Pimicotinib(ABSK021)的一個適應證腱鞘鉅細胞瘤進入了此次罕見病目錄。2023半年報顯示,該藥已經在中國、美國和歐洲同步開展全球III期研究。

和譽醫藥方面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腱鞘鉅細胞瘤雖然是罕見病,但中國患者每年新增6萬到7萬,存量患者30萬至40萬,國內患者數量並不罕見,此次適應證入選罕見病目錄將有望加速產品的審批進度,加快產品上市時間,讓腱鞘鉅細胞瘤患者儘早獲益。

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位列此次罕見病目錄之中,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內針對這種罕見病已經有上市或在研的產品。今年5月,知名跨國藥企勃林格殷格翰宣佈,針對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GPP)創新靶向生物製劑佩索利單抗注射液已經開始正式應用於臨牀,該病的治療進入精準靶向時代。

華海藥業(600521)旗下的華奧泰正在進行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相關藥物研發。2023半年報顯示,這款藥的代號爲HB0034,目前其臨牀重點開發的適應證就是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奧泰已在新西蘭和中國開展的三期項臨牀研究顯示,HB0034在健康志願者和 GPP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均良好。目前 HB0034 已經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提交孤兒藥認定申請,同時,華奧泰也與國家藥審中心(CDE)保持積極的溝通,加快推進相關臨牀工作。

神經纖維瘤病也在此次罕見病目錄中,而今年5月,阿斯利康中國宣佈,硫酸氫司美替尼膠囊在中國正式獲批用於治療3歲及3歲以上伴有症狀、無法手術的叢狀神經纖維瘤的I型神經纖維瘤病兒童患者。對於《第二批罕見病目錄》的意義,阿斯利康方面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目錄的出臺體現了國家對於完善罕見病診療與保障體系的決心,目錄的出臺能進一步提升對於罕見病的認知、加強罕見病的診療能力、促進罕見病藥物研發和可及,使更多罕見病患者受益。阿斯利康也將繼續加速引入罕見病創新藥品,聯合行業生態,爲更多罕見病患者造福。

上述不願具名的藥企人士也指出,對於藥企而言,罕見病藥物的研發是“更有溫度的創新”。當前,如何進一步破解罕見病藥物醫保準入後的“最後一公里”難題,切實保證罕見病患者藥物可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原標題:罕見病目錄擴至207種,多家上市藥企產品適應證被納入,受益幾何?

編輯:李周芳    責編:吳忠蘭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