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宇

9月21日,A股延續調整態勢,三大指數齊齊下跌,兩市成交持續低迷,3000點保衛戰再度打響。

截至當日收盤,滬指下跌0.77%報3084.7點,逼近前期低點,上證50指數跌約1%;深成指下跌0.9%報9981.67點,跌破10000點大關;創業板指下跌0.99%報1967.61點,跌破2000點大關。兩市合計成交5790億元,成交額和前一交易日大致相當。北向資金淨賣出43.3億元,已連續3日減倉。

公募基金等買方機構認爲,北向資金流出、市場缺乏主線、國慶節前機構減倉避險等,均是導致市場近期下跌的主要原因。

國慶節前機構減倉避險

就在一個月前,即一攬子救市政策剛剛推出之際,市場成交額還屢屢突破萬億元。例如8月29日,滬深兩市合計成交10371.05億元,連續第二個交易日破萬億元。

爲何成交額下滑如此之快?一名基金經理分析認爲,或許與小長假前資金無心戀戰有關,而這種現象在A股市場也較爲常見。通聯數據顯示,2022年國慶節前最後一天,兩市成交額僅爲5590.82億元,同樣創下全年最低紀錄。

上述基金經理表示,歷史上國慶節前市場不佳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三季度末逆回購到期、信貸投放及專項債發行等因素導致資金緊張,市場成交量萎縮;二是擔心小長假期間可能發生海外風險事件,因此節前減倉避險。

21日的確有大批資金淨流出。滬深兩市主力資金淨流出139.26億元,其中滬深300指數成份股淨流出37.74億元。

行業方面,僅國防軍工、通信、計算機等四個行業爲資金淨流入。而汽車、機械設備、食品飲料等五大行業淨流出資金均超10億元,醫藥生物淨流出資金更是超20億元。

一批機構重倉股同樣遭到資金“捨棄”,翰宇藥業包鋼股份、易華錄、東方財富等四隻個股尾盤主力資金淨流出均超5000萬元,而瀘州老窖、隆基綠能、牧原股份尾盤淨流出則均超4000萬元。

排排網財富研究部副總監劉有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成交量如此低迷有幾方面原因:其一,市場缺乏信心,在等待更多的宏觀經濟數據驗證;其二,自AI主線倒下之後,市場再無大的投資主線,缺乏賺錢效應;其三,北向資金持續流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投資者的做多熱情;其四,節前因素的影響,市場對長假期間不確定性因素的擔憂,導致觀望情緒升溫。

市場擔憂美聯儲政策走向

除了節前減倉避險,上述基金經理表示,今年國慶節前市場最擔心的是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向,因爲美國通脹有上升勢頭。

從數據上分析,WTI油價本週突破91美元/桶,布油突破95美元/桶,實現三週連漲,接近10個月最高點,有望創下自2022年第一季度俄烏衝突以來的最大季度漲幅。在油價推動下,美國通脹明顯反彈,8月CPI同比反彈至3.7%。美聯儲於當地時間21日召開9月議息會議,此前市場普遍預期9月不會加息,同時關注焦點是會後是否釋放“在更長時期內維持更高利率”的信號,假使如此,將對人民幣匯率和北向資金流向產生影響,進而對A股整體市場產生較大影響。

從北京時間21日凌晨公佈的美聯儲利率決議來看,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維持在5.25%~5.5%不變,符合預期。但美聯儲在季度經濟展望中上調了今年的經濟、整體通脹和利率預測,並認爲就業市場將持續強勁。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實現通脹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點陣圖顯示,美聯儲年內將再加息一次,並可能在更高利率保持更長時間。受此影響,美股尾盤跳水,美元、美債收益率震盪走高,黃金回吐日內漲幅。

由於美元隔夜走高,人民幣對美元21日再度跌破7.3關口。

從國內經濟基本面角度看,中信保誠基金則認爲,8月份經濟數據陸續出現了好轉,但其中有兩個數據相對較差:地產數據、出口數據。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76900億元,同比下降8.8%。其中,住宅投資58425億元,下降8.0%。同期,商品房銷售面積7394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5.5%。商品房銷售額78158億元,同比下降3.2%,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1.5%。

另據海關總署數據,以美元計,8月,中國出口金額同比下降8.8%,降幅較上月收窄5.7個百分點。2022年8月份出口同比增長6.5%,較前值回落10.6個百分點,去年同期基數走低,是出口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以人民幣計價,今年前8個月中國出口15.47萬億元,增長0.8%。

中信保誠基金表示,地產數據方面,政策效果顯現需要一定時間;而出口數據一定程度上受匯率計價影響,但如果折算來看,其實沒有出現非常明顯的下滑。總體目前或許仍處於經濟低位區域。

他們認爲,後續股市是否能企穩,要看前面這些充分條件是否能實現:“政策底”能否讓“經濟底”提前出現,市場情緒是否能得以扭轉。“三重底”出現後,“反彈或是大概率事件”。

部分機構佈局抄底

A股目前處於歷史分位偏低的位置,創業板和中小板的市盈率分別位於1%和3%的位置。

星石投資首席研究官方磊告訴記者,基本可以確定目前處於市場底部,成交縮量也是底部特徵之一。一方面,國內經濟邊際好轉,雖然市場情緒低迷導致對經濟邊際好轉的反應較弱,但隨着政策效果顯現和經濟好轉的積累,量變將積累爲質變,市場或將跟隨經濟一同走出底部;另一方面,連續調整下,股市風險已經得到釋放,ERP(股權風險溢價)數據顯示,當前整體A股的性價比不錯,各個板塊估值也處於2010年以來較低的水平。

對於當前市場,中金近日也表示,考慮政策層面正積極化解當前主要矛盾、企業盈利底部逐漸顯現,估值、情緒和投資者行爲已經呈現偏底部特徵,當前時點不必過於悲觀,市場“磨底期”需保持耐心。

近期已有部分機構開始抄底。

在20日A股下跌背景下,“抄底”資金依然逆向佈局,ETF市場份額逆市新增45.26億份,按照區間成交均價測算,淨流入資金約爲62億元。

拉長時間看,本週前三個交易日(18日~20日)市場震盪下挫中,ETF基金份額更是逆市增長100.94億份,淨流入資金約爲174.95億元。

從資金流入方向看,這三個交易日裏,中證500ETF最受青睞,南方旗下中證500ETF本週淨流入超40億元,疊加華夏、嘉實旗下相關產品,中證500ETF三隻龍頭產品淨流入近60億元。

科創50ETF也是“越跌越買”,華夏、易方達旗下科創50ETF共流入18億元以上,雖然本週產品跌幅已經超過2%。

中證1000指數同樣是淨流入的主要方向,華夏、富國等5家公募旗下中證1000ETF淨買入超過3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股市回調中,大盤寬基指數成爲資金淨買入的主方向,包括紅利策略ETF也受到資金的追捧,展現了在大盤調整下,資金更青睞通過大盤ETF抓住市場的整體性投資機會。

方磊認爲,從“政策底”到“市場底”需要時間,此前推出的一攬子政策對經濟動能的恢復有積極作用,但對於股市並非直接作用,市場需要對經濟動能的恢復進行觀察。

“當前處於穩經濟政策效果釋放的初期。雖然7月底中央高層會議積極定調穩增長,但政策密集落地是在8月中下旬,由於政策推出、落地到形成實際工作量之間存在時滯,目前公佈的8月經濟數據中並沒有太多體現。”方磊表示,“如果我們觀察與製造業PMI存在中長期趨同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採購經理人指數(EPMI),9月EMPI錄得54%,環比上行5.9個百分點,重返榮枯線以上,環比上行幅度強於近5年同期水平,顯示出前期持續出臺的政策初現效果。對於市場而言,後續經濟指標的持續好轉或將帶動市場預期的修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