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月終於迎來新進展!華創證券申請太平洋股東資格獲證監會受理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9月21日晚間,太平洋發佈公告,證監會已就太平洋變更主要股東或者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行政許可申請事項依法予以受理。同一時間,華創雲信也發佈對應公告,表示子公司華創證券申請太平洋股東資格獲得證監會受理。距首次謀求太平洋股權已過去近四年
華創證券謀求太平洋控股權一事可謂一波三折,從最早一次意向交易開始,已過去近四年時間。
2019年11月,華創證券與太平洋證券第一大股東嘉裕投資簽署相關協議。按照協議規定,華創證券將獲得太平洋5.87%的股權和5.05%的委託表決權。在協議簽署之後,華創證券按協議約定向嘉裕投資支付了保證金人民幣15億元,嘉裕投資將持有的5.81億股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質押予華創證券。不過2020年6月,該交易終止。
2022年5月,華創證券重新謀求取得太平洋控股權。當時通過參與司法拍賣的方式,以17.26億元的對價獲得太平洋7.44億股股權(佔總股本10.92%)。2022年6月,北京市二中院裁定解除對嘉裕投資持有的太平洋證券股票所作的凍結措施,嘉裕投資持有的太平洋證券股票所有權和相應其他權利歸華創證券所有。
2022年6月,太平洋證券在向證監會遞交申請變更股東的材料並獲接收,次月證監會向其下發補正通知。
時隔15個月後,今年9月20日,證監會接收太平洋證券的補正材料,並向其作出受理通知。兩家券商今年均收到過監管函
在該公告發出後,太平洋應聲大漲。9月22日早盤,其盤中漲幅一度超過4%。華創雲信則直接漲停。
從中期報告來看,兩家公司受益於上半年資本市場回暖,均出現業績同比大幅增長。太平洋2023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49億元,同比增長1.1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10億元,上年同期爲-7781.65萬元,實現扭虧爲盈。華創雲信2023上半年營業收入約15.19億元,同比增加30.1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3.15億元,同比增加97.22%。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無論是太平洋還是華創證券,均曾暴露出較爲嚴重的合規問題而受到監管處罰。
今年9月,證監會發布對華創證券的警示函,指出發現公司投資銀行類業務部分撤否項目內控意見未被有效落實,保薦工作報告未完整披露質控及內核關注問題,內核委員履職不盡責,薪酬遞延人員範圍較少。因此,決定對其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督管理措施,要求公司加強對投資銀行業務的內控管理,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內部問責。
太平洋今年也有多個業務條線收到罰單。
今年1月,太平洋證券收到雲南監管局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原因系其資管業務違規新增產品規模。因此,雲南監管局決定暫停太平洋證券資產管理產品備案3個月;同時要求公司處分相關責任人員,對相關人員進行經濟處分與問責。
今年5月,雲南監管局對太平洋又採取了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根據雲南監管局調查,太平洋在發佈證券研究報告業務中存在以下違規行爲:一是5人未取得分析師資格,但以分析師名義對外發布研究報告。二是合規審覈於2021年11月8日已關注到某員工的證券分析師資格問題,但遲至2022年4月8日該問題仍未解決。三是抽查的個別研究報告未記載分析師證書編碼,個別研究報告數據計算有誤。四是公司《研究院撰寫及發佈證券研究報告管理辦法》第64條將“公司評級”根據“個股相對大盤漲幅”情況分爲5級,抽查的兩篇研究報告也均在報告的尾部引用該評級,但“大盤漲幅”並未明確指明爲何種指數。五是抽查的某研究報告由撰寫人提交後,組長於當日同一時間通過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