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朝明詳細解釋了他爲什麼會在1997年、1998年前後提出“資產負債表衰退”概念。

因爲提出“資產負債表衰退”概念,野村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在中國被稱爲“資產負債表先生”。9月22日,在2023第五屆外灘金融峯會上,辜朝明詳細解釋了他爲什麼會在1997年、1998年前後提出這一概念。

“當時我看到日本的經濟泡沫之後,就在想一個問題:日本的銀行體系中到底有多少錢在流動?”辜朝明發現,大家對資金並沒有什麼需求,“不管個人還是私營部門,都在不斷償付自己的債務,而不斷減債的唯一結果,就是會產生資產負債表的問題。”

“泡沫期間大家都借很多的錢,因爲他可以加大槓桿,從而賺到更多的錢。泡沫破滅後,資產價格下跌,但是負債並沒有下降,所以大家的資產負債表實際上處於破產邊緣。”辜朝明解釋說,有兩種不同情況的破產:如果你的現金流還不錯,你可以用現金流還債;如果沒有現金流,這個企業就必須倒閉了。

日本當時是什麼情況呢?“1990年的時候,日本和很多國家都有巨大的貿易順差,大家都想買日本的汽車、日本的相機,現金流沒問題,但是資產負債表是負的。這時候日本的債務達到了國內生產總值(GDP)的87%,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還有現金流,但是他們負債累累,所以必須去還債。”

“用現金流還債是不錯的選擇,但如果大家都這樣做,對整個國家經濟來說意味着什麼?”辜朝明認爲,在正常的經濟週期內,一般都是金融界的人士去借錢,貸給其他人。金融企業把儲戶那裏的錢,貸給需要資金的企業,如果有太多的借貸者,利率會上升,如果借貸者少,利率會降低,這樣週期就能夠循環,“如果大家都在還債,就算把利率降到0也沒有用,這時候就會產生通縮的問題。”

辜朝明解釋說,假如我有1000元收入,花掉900元,那這900元就是別人的收入。我要存下的100元,又可以借給別人使用。他花100元,加上我花的900元,1000元就都花出去了,這樣市場就能繼續運行。“這是通常的情況,是教科書上的情況。但是在資產負債表衰退中,我這900元仍然花出去了,但是我這100元就陷在金融系統裏面了,因爲沒有人借錢,所以經濟就從1000元縮減了10%。”

“經濟從900元、800元,再到100元,會衰減得非常快,這就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發生的情況。美國的名義GDP在4年內下降了40%,因爲經濟在不斷地萎縮。”辜朝明表示,“如果經濟運行中沒有人借錢了,大家都在修復資產負債表,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央行恐怕也無能爲力,貨幣政策基本上沒有什麼用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