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4700億元的Arm上市 66歲的孫正義欲“轉守爲攻”
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秦梟 北京報道
去年,孫正義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宣佈,軟銀集團進入“防禦模式”,並幾乎將軟銀的控制權讓位給了首席財務官後藤芳光(Yoshimitsu Goto)和公司的幾位副手。
近日,芯片公司Arm於納斯達克交易所正式掛牌,掀起了一場久違的IPO狂歡,上市首日即大漲25%,盤中漲幅一度達到30%,市值65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750億元)。這是2023年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也是繼阿里巴巴、Facebook之後規模第三大的科技公司IPO,這也讓其背後的軟銀,尤其是66歲的孫正義再度站在了聚光燈下。孫正義也“適宜”地喊出了從“防禦模式”轉向“進攻模式”的口號。
事與願違
Arm上市當日,並不是由孫正義敲鐘,而是後藤芳光作爲軟銀代表,現身納斯達克交易所。這讓習慣了孫正義“高調”的業內外人士感到詫異。
“創業公司的估值仍在飆升,你們的投資還不夠激進。”意氣風發的孫正義曾這樣告誡自己的員工。他更是自言熟讀《孫子兵法》,又用自己的語言重新組織,創造了“道天地將法、頂情略七鬥、一流攻守羣、智信仁勇嚴、風林火山海”這25個字的《孫氏雙乘兵法》,還得到日本媒體的大力弘揚。
於是在2017年,孫正義在軟銀集團成立了願景基金,專注全球科技領域投資。
孫正義在彼時的聲明中表示:“科技有望解決當今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和風險,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的企業需要長期和有耐心的資本、有遠見的戰略投資夥伴給他們提供資源,幫助他們成長。軟銀願景基金的戰略與此一致,將投資能爲下一階段信息革命奠定基礎的企業。”
但事與願違,這個千億基金非但沒有給軟銀集團帶來奠定信息革命基礎的企業,以及可觀喜人的經濟收入,反而將軟銀集團拉入了深不見底的債務深淵。
《中國經營報》記者統計後發現,孫正義在最瘋狂的2019年,累計投資額約746億美元,先後投資的企業超過80多家,涵蓋電信、遊戲、新能源、芯片、機器人等領域,幾乎把這個世界上潛力行業投了個遍。其中名氣最大的WeWork、Uber均慘淡收尾。
2017年至2019年,軟銀集團和願景基金向共享辦公空間WeWork分多次投資近103億美元,擁有該公司近30%的股權。2019年1月,巔峯時期的WeWork估值高達 470 億美元,但如今市值已跌破3億美元。
與WeWork相比,Uber則略微好一點,上市前估值高達1200億美元,軟銀集團2018年以93億美元換取Uber 15%的股份,但Uber上市後卻發展疲軟,截至發稿日總市值爲911.41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孫正義在2017年購買了英偉達價值40億美元的股票,卻在2019年年初以36億美元的價格賣出,錯過了英偉達後來的飆升狂潮。
在軟銀2019財年第二季度財報發佈會上,孫正義用“一塌糊塗”“特大赤字”來形容這次業績,“就像颱風過境,這是我創業以來從沒有過的虧損”。當季,軟銀集團虧損約65億美元,爲軟銀集團14年來首次虧損。
而爲了獲取資金用於投資以及彌補虧空,軟銀只能不斷拋售阿里股票來套現,進入2023財年之後,軟銀繼續減持阿里巴巴股票,持股幾乎降低到零。在2023年8月8日召開的業績會上,後藤芳光介紹稱,這些年來通過出售阿里巴巴股票,合計套現金額達到了808億美元。
出售阿里巴巴股票,只能解軟銀的燃眉之急,卻扭轉不了軟銀投資連年虧損的局面。據統計,2019財年軟銀願景基金投資虧損180億美元,2021財年虧損160億美元,2022財年虧損高達320億美元。
AI成“救命稻草”
Arm的上市爲軟銀帶來實際投資回報的同時,更讓孫正義和陷入虧損泥潭的軟銀燃起了“捲土重來”的信心。後藤芳光在Arm敲鐘儀式上表示:“我們期待,在戰略上,軟銀在推動AI革命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相信芯片公司Arm能夠幫助我們實現這一目標,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我期待Arm在軟銀集團整體戰略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 Arm上市後的四個交易日,除了首日大漲,已連續三個交易日收跌,週四(9月21日)ARM收跌1.42%,報52.16美元,市值535.19億美元,較上市首日市值已縮水超117億美元。隨着投資者起初的熱情退散,曾經押注雅虎、阿里巴巴成功的孫正義能否真正的“轉守爲攻”?
然而,今年6月份,隱居幕後的孫正義重回臺前,並高調宣佈軟銀開啓“進攻模式”, 他表示,“現在該是換擋的時候了,人工智能革命的奇點即將到來。未來10年,人工智能會改變世界,軟銀要成爲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者。且軟銀已經準備了充足的彈藥。”孫正義稱,現在賬面的現金有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547億元),已經準備好進入進攻模式了。
“我最感興趣的是人工智能革命。我相信人類將被計算機或人工智能超越。我們希望成爲人工智能革命的領導者。”孫正義表示。他要求 ChatGPT 爲手冢治虫的經典漫畫《鐵臂阿童木》續寫新的冒險故事:“AI正在創造故事,就好像它是人類一樣。AI革命正在爆炸式地發生。”
據日本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在Arm上市之後,孫正義計劃在AI領域投資百億美元,希望投資OpenAI。孫正義是ChatGPT的重度用戶,而且幾乎每天都會和OpenAI CEO艾特曼聯繫。除了投資之外,他還希望和OpenAI達成廣泛的戰略合作。
不僅如此,軟銀正在研究一系列 OpenAI 的替代方案,包括對其直接競爭對手進行大量投資,據稱軟銀已經與英國 AI 芯片製造商 Graphcore產生接觸。
對此,軟銀和 OpenAI 表示“拒絕置評”, Graphcore 直接否認“收到軟銀的收購要約”。
實際上,早在2022年,65歲的孫正義作爲軟銀CEO的身份曾公開進行自我檢討。他對外坦誠道:“我爲自己過去貪圖暴利而感到羞愧。”並稱,以後不再出席軟銀財報會議,而是專注於旗下芯片設計公司ARM的IPO。甚至很多投資者將此舉動解讀爲孫正義即將退休。
除了投資AI公司外,軟銀集團電信部門軟銀公司CEO宮川潤一表示,計劃“花費明年一整年時間”訓練AI後推出自家生成式AI產品。
軟銀公司表示將成立全資子公司SB Intuitions,專注於訓練生成式AI。宮川潤一在財報會議上稱,計劃通過與微軟在生成式AI方面的合作爲企業客戶提供服務。此外,軟銀還希望向日本市場提供谷歌的AI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據市場調研公司pitchbook的最新數據,細數全球26只生成式AI獨角獸即估值逾1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軟銀只投資了其中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