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若琳

見習記者 毛藝融

中概股赴美上市趨勢回暖。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2日,年內中概股赴美上市IPO數量顯著上升,達23家(去年同期17家);融資金額達6.08億美元(去年同期5.95億美元)。

宏業金融集團技術總監謝家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一些中概股公司赴美上市數量增加,首發募資額提升,反映了海外投資者對中國企業的信心以及願意爲高潛力公司支付更高的估值。

年內23家中概股公司

IPO上市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2日,年內美股市場累計有125家企業IPO上市,中概股公司有23家,佔據18%。據不完全統計,僅9月份以來,已有13家中國企業更新美股招股書,推進赴美上市進程。

從首發募資額來看,年內23家中概股IPO公司首發募資額合計6.08億美元,禾賽科技、碩迪生物的首發募資額居前,分別爲1.92億美元、1.85億美元;13家公司募資額不足1000萬美元,募資額最低的禧圖、盛德財富均爲500萬美元。

從行業分佈來看,年內在美股IPO上市的企業分佈在多元金融、軟件與服務、汽車與汽車零部件、醫療保健設備與服務、製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等行業。例如,優品車爲新能源換電科技企業,中進醫療專注於高端康復器材生產,小i公司提供智能城市、軟件業務和建築設計AI服務。

在謝家棋看來,科技公司仍是中概股赴美上市的主要力量,尤其是電子商務、雲計算等領域對海外投資者吸引力較高。隨着中國電動汽車和新能源產業鏈企業的快速增長,以及生物技術和醫療健康公司日益崛起,預計電動汽車製造商、醫藥生物等公司赴美上市積極性會更高,同時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公司、消費品和服務公司也會受到更多海外投資者的青睞。

此外,年內還有9家企業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借殼形式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市值最大的是比特小鹿15.11億美元,市值最小的是醫道國際3575.36萬美元。

爲何年內中概股赴美上市回暖?謝家棋認爲,對於急需資金的企業來說,美股市場更具吸引力。儘管香港已成爲中國企業首選境外上市地,但由於其規模有限且流動性不足,一些小型知名的、資金匱乏的中國企業仍期望在美國上市。而美股市場流動性更強,可以爲公司擴大全球影響力,爲後續獲得廣泛的客戶關係鋪平道路。

協縱策略管理集團創始人黃立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概股IPO市場重新回暖,主要是由於中國證監會和美國公衆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在中概股審計底稿檢查問題上達成一致,這意味着企業赴美上市的障礙被解除,使得赴美上市的數量大幅度升高。

備案新規後“綠燈”案例

持續湧現

從備案情況來看,申請赴美上市的企業積極踊躍。自3月31日,《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下稱“備案新規”)正式實施以來,申請赴美上市的企業數量明顯增加。截至9月14日,提交備案申請的企業已有144家,其中41家擬赴美上市,包括38家擬赴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3家擬赴紐交所上市。從進度來看,已有8家擬赴美上市的企業獲得備案確認通知書。

從擬赴美上市企業的目的地來看,納斯達克交易所數量遠超紐交所。隨着納斯達克交易的活躍、上市公司數量的增長,尤其是高科技企業得到很好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優質企業選擇納斯達克上市,同時,部分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發行規模大於紐交所。

普華永道中國審計業務合夥人陳建孝表示,隨着境外上市備案管理相關制度規則的落地,更加透明、高效、順暢的境外上市監管協調機制正逐步形成,使得中國企業走向海外資本市場得到有效的支撐。

此外,備受關注的協議控制(VIE)架構企業出現“綠燈”案例,即9月14日獲得證監會備案確認通知書的車車科技9月18日以SPAC借殼方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上市。上市首日,車車科技股價收報75美元,首日漲幅高達581.82%,收盤市值接近60億美元。

展望未來,黃立衝認爲,中概股赴美上市的家數會繼續增加。不過大型融資在美股市場較難,預計首發融資規模將逐漸縮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