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月我國新接造船訂單同比增長86.5% 環保標準提高成造船業發展新動能
記者 姚 堯
近期,我國造船業利好持續不斷。9月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8月份,我國造船業造船完工量2798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6.9%;新接訂單量同比增長86.5%;手持訂單量同比增長28.9%,三大指標均位居世界第一。從全球視野審視這一數據可見,中國承接了大量新船訂單。克拉克森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新接訂單同比下降17.7%,但我國船舶接單量逆勢提升。
9月20日,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首航船票開始發售,主要覆蓋東北亞航線。明年1月1日,其將從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啓航,標誌着其商業運營的開啓。而去年8月份,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已全面開工建設。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國產大型郵輪實現批量化、系列化建造指日可待。
受造船業近期利好消息刺激,9月22日,申萬二級航海裝備板塊上漲1.54%。板塊內11只個股全部實現上漲。拉長時間維度看,截至9月22日,年內航海裝備板塊已累計上漲20.18%。
對此,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我國造船業三大指標均位居世界第一。具有成本、規模和技術等多重優勢,尤其是在LNG船(液化天然氣船)相關技術取得突破後,我國在造船領域已經沒有技術短板。”
金百臨諮詢分析師秦洪告訴記者:“造船是一個系統性極強的工業領域,需要紮實的工業基礎和龐大的工業系統作爲支撐,我國在製造業領域具有優勢。近年,我國造船訂單持續增加,造船業景氣度持續提升。”
黑崎資本首席投資執行官陳興文對記者表示:“從政策層面看,我國一直對造船業予以支持和鼓勵,通過政策的引導和資金的投入,爲造船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盤和林表示,“當前船舶製造業正迎來上行週期,特別是郵輪、幹散貨船、LNG船等大型船舶的需求增長迅速。另外,隨着環保要求提升,LNG船以及船舶更新需求增加,爲我國船舶製造公司帶來了機遇。”
在景氣週期下,航海裝備上市公司效益明顯改善。同花順數據顯示,航海裝備板塊11家公司中,2023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的有7家,佔比超六成。
陳興文認爲,航海裝備板塊的投資機會在於:“首先,全球海洋運輸需求的增長將帶動船舶製造業的發展。特別是隨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國際貿易的規模不斷擴大,船舶運輸將繼續扮演重要角色;其次,我國政府對船舶製造業的支持政策將進一步促進行業的發展;再次,隨着技術的進步和環保要求的提高,船舶製造業的更新換代需求增加。船舶製造業將面臨更高的技術要求和環保標準,這將爲具備先進技術和環保能力的公司帶來更多機會。”
盤和林說:“投資者可以關注船舶製造領域龍頭公司,船舶製造業規模效應明顯,具有更大規模的船舶製造公司往往具有較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