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21日稱,美國海軍兩艘無人艦艇進駐日本橫須賀基地,這是它們首次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區,下一步將測試其監視和攻擊能力,“這對於對抗中國海軍時可能非常有用”。
美國海軍兩艘無人艦艇進駐日本橫須賀基地
老司機之前曾提到,社交媒體上流傳的視頻顯示,美軍“遊騎兵”號和“水手”號無人艦艇18日抵達橫須賀基地。但美國海軍方面一直到21日才證實了它們的正式部署——注意,是“部署”而不是簡單的“停靠港口”,這意味着在未來相當長時間裏,這兩艘無人艦艇都將以橫須賀基地爲中心,在中國周邊活動。
美媒也毫不掩飾這兩艘無人艦艇針對中國的意圖。報道渲染稱,中國的導彈、艦艇和戰機使美國及其盟友在中國周邊海域活動的風險越來越大,“整個美軍都在努力爲西太平洋的衝突制定新的戰略”,報道還提到,近年來中國海軍艦艇數量已超過美國海軍,並更頻繁地派遣艦艇進入太平洋進行演習。“最近,一艘中國航母和由20多艘軍艦組成的不同尋常的大型艦艇編隊在臺灣和關島之間舉行了演習”。
《華爾街日報》稱,五角大樓本月早些時候表示,計劃在未來兩年投資一個由人工智能技術、無人自動駕駛系統組成的網絡,“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解放軍開發自動駕駛系統的舉措的推動”。“遊騎兵”號和其他五艘無人艦艇隸屬於2018年開始的“幽靈艦隊霸王”項目,美國海軍旨在融入自主作戰概念。該項目的支持者表示,這種無人艦艇可以在敵人火力打擊範圍內活動,從而使有人駕駛的船隻能在更遠的安全距離外,以提高自身的戰場生存能力。美國海軍中校傑裏邁亞·戴利表示,自主操作的無人水面艦艇可以取代驅逐艦等大型艦艇,“成羣地獵殺敵方目標”。
自主操作的無人水面艦艇可以取代驅逐艦等大型艦艇
報道還提到,無人艦艇的作戰潛力已在俄烏衝突中得到證明,“自殺式無人艇已被證明能有效對抗俄羅斯更強大的海軍”。同時美國還在與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等國協調,在中東部署了小型無人艇以監視伊朗海上艦艇的活動。不過相比之下,部署到日本的這些無人艦艇比中東使用的型號更大,傳感器也更復雜。
部署到日本的這些無人艦艇比中東使用的型號更大
美國《星條旗報》21日則將這兩艘無人艦艇部署日本稱之爲“歷史性訪問”。該報道透露,這兩艘原本部署在美國本土加州文圖拉海軍基地的無人艦艇,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航行數週後抵達橫須賀。傑裏邁亞·戴利還在接受採訪時透露,這些無人艦艇堪稱“力量倍增器”,它們可以擴大“美國海軍在太平洋的存在”。報道稱,在過去一個月裏,這些無人艦艇一直沒有閒着,它們參加了2023年“大規模演習”等演習,與美國海軍“卡爾·文森”號航母及其打擊羣聯合作戰,還測試和評估了諸多新技術。
戴利說,“依靠這些依靠數據鏈連接的較小、功能強大的無人平臺”,現役有人駕駛戰艦可以在距離潛在對手更遠的地方作戰。同時這些艦艇還可以加強美國海軍對彈道導彈等武器的攔截能力,此前美國海軍已經測試由無人艦艇發射“標準-6”防空導彈,後者被認爲是“有潛力應對高超音速導彈”。他還透露,如今美軍能做到由一艘導彈驅逐艦和兩艘無人艦艇在戰術層面取代3艘驅逐艦的作用,從而可以騰出寶貴的驅逐艦執行其他更重要的任務,同時所消耗的成本和人力只有部署3艘驅逐艦的一小部分。
儘管美國海軍對於無人艦艇寄予厚望,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無人艦艇自身還存在諸多缺陷。例如一旦它在海上發生故障,在維修人員趕到之前,將難以自行恢復功能。雖然美國海軍一再強調,無人艦艇主要以自主操控爲主,但如果面對威脅,仍需要人工遠程下達指令。但如果通信系統遭受攻擊或聯絡中斷,美海軍將失去對“幽靈艦隊”的控制。
此外,在無人艦艇方面下大功夫的可不只有美國。根據公開報道,中國此前已經成功測試了多型無人艦艇乃至無人母船,並在全球範圍內率先驗證了高性能、大規模無人船集羣組網協同控制關鍵技術。
從這個角度來看,相比在航母和驅逐艦等大型艦艇運用經驗方面的明顯差距,中美在無人艦艇研製領域基本同時起步。因此如今美國想拿無人艦艇對付中國,算不算是主動放棄已有優勢的一記笨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