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點評】美聯儲釋放利率更高更久的鷹派信號,9月PMI美強歐弱
美聯儲暫停加息,傳遞利率更高更久信號,上調對經濟增長預測,但證券市場因美債利率衝高調整。全球大類資產表現爲:債券(彭博全球綜合債券指數下跌0.49%)>商品(彭博全球商品指數下跌1.16%)>股市(MSCI全球股票指數下跌2.67%)。
本週全球股票市場多數下跌,新興市場股市表現相對好於發達市場。中國A股是本週爲數不多取得正收益的市場,滬深300上漲0.8%,但恒生指數受外盤拖累,下跌0.7%。其他新興市場像俄羅斯、印度和巴西主要股指跌幅均超2%。發達市場中,歐洲好於日本好於美國;英國富時100指數跌0.4%,德國DAX、法國CAC指數分別下跌2.1%和2.6%;日本日經225指數下跌3.4%;美標普500和納斯達克指數分別下跌3.6%。本週全球股市中各行業均收跌,其中跌幅靠前的行業爲非日常消費品和信息科技。本週大宗商品表現分化。能源商品中,原油價格小幅上漲,但汽油、柴油等成品油價格下跌;工業金屬同樣漲跌不一,銅、鉛、鎳價格收跌,鋁、鋅價格上漲;貴金屬中黃金價格持平、白銀上漲;小麥、大豆、棉花等多數農產品價格下跌。債券市場方面,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本週最高上行至4.5064%,創2007年10月以來新高,最新收於4.434%,較上週上行13.1bp。歐洲包括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多數國家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亦上行,但上行幅度主要在2~5bp範圍;另外英國國債收益率走勢自9月開始與美國、歐洲多數國家持續分化,本週下行14bp至4.24%。匯率方面,美元指數持續走高至105.6098。
數據方面,本週公佈的PMI數據顯示歐美製造業疲弱、歐洲通脹仍處於高位。美國9月製造業PMI初值爲48.9,仍處於榮枯線以下,但好於預期48.2和前值47.9;服務業PMI初值爲50.2,低於預期50.7和前值50.5。歐洲方面,歐元區9月製造業PMI初值爲43.3,略低於預期44和前值43.5,服務業PMI初值爲48.4,高於預期47.6和前值47.9;英國製造業PMI初值44.2,好於預期和前值,服務業PMI初值爲47.2,低於預期和前值。另外歐洲通脹仍處於高位,歐元區8月CPI同比爲5.2%,低於預期和前值5.3%,英國8月CPI同比爲6.7%,低於預期和前值。
本週美聯儲在9月FOMC會議上按兵不動,維持目標利率5.25~5.50%、每月950億美元縮表計劃不變。貨幣政策聲明與7月相比有輕微調整,對經濟表述由溫和(moderate)擴張修改爲穩步(solid)擴張,主要因爲近期經濟數據較爲強勁;對就業的表述由增長強勁(robust)修改爲增長有所放緩但依然強勁(slowed…but remain strong),主要由於8月美國勞務供需缺口從332萬人下調至247萬人,就業市場緊俏程度小幅緩解但整體仍偏緊張。點陣圖較6月相比整體上移,2023年底利率預期維持在5.5~5.75%不變,但2024年底從4.5~4.75%上調至5.0~5.25%,2025年底從3.25~3.5%上調至3.75~4.0%;另外支持年內加息至5.5~5.75%官員的比例增加;點陣圖顯示出年內或仍有一次加息,下調明年降息次數、利率更高更久(high for longer)的信號。經濟展望方面,2023年經濟增長預期由6月的1.0%上調至2.1%,2024年經濟增長預期由1.1%上調至1.5%;將2023年PCE同比預期由6月的3.2%上調至3.3%,2024年PCE同比預期保持2.5%不變,並預計PCE同比至少到2026年才能達到2%的目標水平;將2023年失業率預期由6月的4.1%下調至3.8%,2024年失業率預期由4.5%下調至4.1%。會議後,美債收益率衝高、美股下跌,年內加息預期小幅升溫,目前市場預期11月美聯儲加息25bp概率爲21%,較一週前的10%概率上行。此外,英國央行由於通脹回落超預期,將基準利率維持在5.25%,結束加息週期的可能性上升;日央行維持政策負利率和收益率曲線政策不變。
QDII基金近期觀點:
· 諾安油氣能源基金:
本週國際原油價格窄幅盤整,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在93~94美元/桶間波動,最新爲93.27美元/桶,周度表現爲-0.70%;WTI原油期貨收於90.03美元/桶,較上週下跌0.82%。標普能源指數下跌2.33%,主要受美股大盤影響。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截至9月15日當週美國原油產量爲1290萬桶/天,與前值持平,爲2020年3月末以來新高。根據RYSTAD ENERGY數據,OPEC組織8月產量爲2760萬桶/天,較7月的2750.7萬桶/天增加10萬桶/天,其中沙特8月產量爲897.6萬桶/天,與7月持平,較6月減少約100萬桶/天;俄羅斯8月產量爲944.54萬桶/天,基本持平於7月的944.93萬桶/天。庫存方面,美國商業原油庫存減少213.6萬桶至4.18億桶,減幅超預期;庫欣原油庫存減少206.4萬桶至2290.1萬桶;戰略原油庫存增加60萬桶至3.5123億桶,已進入戰略庫存補庫階段;商業原油庫存低於過去五年均值水平,庫存原油庫存和戰略原油庫存仍處於歷史低位。成品油方面,汽油庫存減少83.1萬桶至2.19億桶;餾分燃油庫存減少286.7萬桶至1.20億桶,目前成品油庫存和覆蓋天數均爲過去5年較低水平。
本週俄羅斯表示由於國內成品油供需緊張,從9月21日開始暫停柴油和汽油的出口。國際能源署預測2023年全球成品油需求量爲97.09億桶,而俄羅斯8月成品油出口約爲214萬桶/天,柴油和汽油佔比約爲40%和2%。如果俄羅斯成品油出口持續受限,對成品油價格影響較大、並最終傳導至原油價格。
從年內供需看,供給端預計美國產量維持穩定,OPEC+延伸減產政策;庫存端美國成品油庫存處於五年低位,原油總庫存低於過去五年均值水平,近期美國戰略庫存補庫及俄羅斯沙特減產延長使得庫存水平再次下降;需求端,中國原油消費逐步向好,歐美雖有經濟衰退預期但實際影響可能有限。
由於沙特和俄羅斯已表示減產延長至今年底,供給端變化主要關注伊朗原油迴歸情況;原油需求預期變化相較於供給對油價走勢影響更爲明顯。供需各種因素疊加下,下半年供需較上半年轉爲緊平衡,油價中樞或有望較上半年上移,當前較低的原油庫存除了給油價提供底部支撐外也會增加油價上行彈性。二季度業績顯示提供能源設備和服務公司表現或相對較好,而且能源巨頭公司資本開支較前期增加,建議關注設備和服務公司未來表現。
·諾安全球黃金基金:
本週國際黃金價格先揚後抑,周初最高至1934美元/盎司,最低至1920美元/盎司,最新報1925.23美元/盎司,周度表現爲+0.07%。此外,本週VIX指數大幅上揚,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創2007年10月以來新高,實際利率小幅維持上行態勢,美元指數走強,黃金ETF持有量持續減少。
對於後市展望,美聯儲9月按兵不動,儘管點陣圖顯示年內或仍有一次加息,但加息與否仍取決於未來美國經濟數據。另外美聯儲官員釋放“利率更高更久”的信號,美國高利率前期已經造成了多家銀行破產等金融市場的擾動,製造業也不斷萎縮。後期對服務業以及勞動力市場壓力或也將逐步加大,美國經濟增長仍有一輪放緩壓力。在美國目標利率發生實際變化前,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和長端利率以及實際利率走勢仍將制衡黃金價格表現。此外,建議關注當前美強歐弱的經濟增長預期分化下對匯率變化的影響。
儘管短期我們認爲黃金仍受實際利率和美元指數壓制,但我們預計2024上半年美國經濟放緩的跡象或更爲明顯,而且高利率或使得金融市場波動性較前期增加,黃金投資邏輯或從短期避險需求逐步向中長期美聯儲降息演繹。我們建議投資者積極關注黃金價格走勢,逢低逐步增加黃金配置比例以把握黃金投資機遇。
·諾安全球收益不動產:
本週富時發達市場REITs指數下跌4.36%,表現落後於發達市場股票指數。本週美國市場跌幅較大,而且佔比較高,因此爲指數主要拖累。行業方面,各行業均爲負收益,辦公室板塊大幅調整,其次是工業和住宅板塊。
往後看,美聯儲貨幣政策對海外REITs市場的影響有望逐步減弱,美聯儲9月按兵不動,儘管點陣圖顯示年內或仍有一次加息,但加息與否仍取決於未來美國經濟數據。加息對REITs公司經營及業績影響邊際收斂。但不應過早預期美聯儲降息,降息的開啓或需更多因素觸發,其中包括服務業等經濟指標進一步走弱、證券市場的大幅震盪等。從二季度業績看,工業、特種REITs的業績增速明顯好於其他板塊,辦公、酒店及娛樂,零售REITs業績下滑。對於業績展望,工業、特種REITs相較於其他行業有相對優勢,但增速將逐步回落,醫療保健和住宅類業績則相對穩健。結合對聯儲貨幣政策的變化及REITs業績基本面判斷,建議下一輪行情中首選對利率敏感以及估值調整充分、具備較高成長性行業。在惠譽下調美國評級、長債超預期發行背景下,短期海外金融市場波動或增加,而金融市場波動增加卻又使得美聯儲利率轉折可能提前到來。建議投資者增加對海外REITs的關注,把握中長期配置機會。
風險提示:以上市場數據來源彭博社。本材料爲諾安基金觀點,不作爲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者投資於本公司管理的基金時,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託管協議》、《招募說明書》、《風險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文件及相關公告,如實填寫或更新個人信息並覈對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與自己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產品。投資者需要了解基金投資存在可能導致本金虧損的情形。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不代表本基金業績表現。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淨值高低並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做出投資決策後,基金運營狀況與基金淨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擔。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