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若琳

見習記者 毛藝融

在連續兩年無新股上市、成交量低迷、流動性不足的重重壓力下,市場期盼已久的港股創業板(GEM)改革終於到來。

9月26日,港交所刊發諮詢文件,就GEM上市改革徵詢市場意見,提出的建議包括實施新的“簡化轉板機制”讓合資格的GEM發行人轉往主板上市、爲高增長的企業增設新的資格測試以及取消季度彙報規定。

都會金融香港研究部主管岑智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實施新的“簡化轉板機制”對有潛力的創業板中小企業來說有一定吸引力。不過,要做好GEM改革,還要繼續看監管層對港股創業板的重新定位,後續能否吸引到更多優質中小企業GEM上市仍存在挑戰。

“簡化轉板機制”受關注

新的“簡化轉板機制”備受市場關注。根據諮詢意見,合資格的GEM發行人轉往主板時無須委任保薦人進行盡職審查,或刊發達到“招股章程標準”的上市文件。但是,轉板申請人必須符合主板上市的所有資格,包括已刊發作爲GEM發行人的三個完整財政年度的財務業績,期間擁有權和控制權不變以及主營業務未發生任何根本性變化。

此外,港交所對轉板前的流動性亦提出要求,意在防止“殼股”活動重現。港交所表示,轉板申請人需要符合每日成交金額測試、符合成交量加權平均市值測試、轉板申請之前12個月及直至股份在主板開始買賣爲止皆有良好合規記錄。

事實上,過去幾年,監管層打擊“殼股”活動已有成效。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伍潔旋表示,2018年,有市場參與者利用GEM和主板間的轉板機制進行監管套利,一度導致市場中“殼股”的泛濫。後續港交所和香港證監會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打擊“殼股”活動,包括提高主板上市的盈利及市值門檻,引入更嚴格的退市機制以及優化反向收購規則,以減少所謂的“借殼上市”。

華商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齊夢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的“簡化轉板機制”對於中小企業轉到主板上市會帶來積極影響,提振中小企業赴GEM上市的積極性。中小企業轉到主板上市,首先可以通過轉板上市實現融資;其次可以吸引市場關注,通過連續的資本運作提升企業估值;另外,可以獲得更好的資源導入,有利於企業的市場開拓、人才匯聚,對於企業的長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雪牛資本合夥人劉佼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GEM共300多家公司,能夠轉板的資產質量較好的公司有限。仍有大量不符合轉板條件的公司面臨業績壓力等實質性問題,這也值得監管深入考量。

意在吸引更多高增長企業

過去幾年,港股創業板上市數量和融資金額大幅下滑。截至9月27日,港股創業板有330家上市公司,最近一隻創業板新股,可追溯到2021年1月13日的裕程物流

今年以來,港股創業板日均交易額慘淡,流動性日趨不足。截至9月27日收盤,有160只個股出現零成交。從年內區間日均交易額來看,除中國有贊等5只個股日均成交額超1000萬港元外,超八成個股的日均成交額低於50萬港元。

針對首次上市規定,港交所表示,將爲大量投入研發活動的高增長企業推出新的資格測試。採用此新測試的GEM上市申請人,除符合其他條件外,須確保其在上市前兩個財政年度的合計研發開支不少於3000萬港元,而每個財政年度的研發開支佔同期總營運開支達15%或以上。

“對於首次上市企業來說,雖然沒有高增長的要求,但對研發開支方面有要求,這將成爲科技股的增長動力。”岑智勇表示。

伍潔旋表示:“我們建議引入新的財務資格測試,希望能吸引着重研發且具有高增長潛力但沒有淨運營現金流記錄的公司來上市。相信新的測試標準有助於吸引靠研發驅動的成長型公司。”

據悉,此次諮詢時間爲期六週,將於今年11月6日結束,預計新規則最快將在2024年初生效。

談及GEM改革的更多空間,齊夢林表示:“GEM改革可以通過適當降低投資者准入門檻;降低企業GEM上市費用成本,適當簡化申報材料;同時對於新業態、新興產業,提供全方位的資本市場規劃,吸引更多企業選擇GEM上市,在轉板預期的推動下提升流動性,滿足投資者需求。”

中天資本行研總監江鴻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港股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爲主,目前港股創業板難以吸引機構投資者關注,導致換手率低。未來要改變港股創業板的諸多問題,仍需吸引更優質的企業,進一步提高企業質量,加大機構投資者對GEM上市公司的關注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