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量背後,更重要的競爭還在於當地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生態發展。

在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的競爭中,上海相比西安的領先優勢繼續擴大,全年有望突破100萬輛。

國家統計局數據庫數據顯示,1-8月,上海新能源汽車產量82.12萬輛,而陝西省產量爲61.87萬輛。上海領先“衛冕冠軍”西安超過20萬輛,而在上半年這一差距還只是18萬輛。

不過,深圳市統計局近日發佈,1-8月,深圳市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143.3%。去年深圳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爲84.88萬輛,按此速度,深圳今年也將超過百萬輛。

因此,今年年底前,上海、西安和深圳“三強”競爭將更加激烈,誰將在最後站上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的位置?

上海領先優勢擴大

2022年,並非傳統汽車重鎮的西安異軍突起,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101.52萬輛,超過上海的98.86萬輛,問鼎“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西安也是首個新能源汽車產量破百萬輛的城市,其產量佔全國比重超過14%。

陝西汽車產量主要來自西安的貢獻,而西安汽車產量又主要來自比亞迪的貢獻,西安比亞迪工廠主要生產新能源汽車。因此,形成了新能源汽車和比亞迪在西安和陝西佔絕對支柱的地位。

2022年,陝西汽車產量133.8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102萬輛;西安市生產汽車125.63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101.52萬輛。2022年,西安比亞迪汽車產量達到100.8萬輛,同比增長145.4%,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99.5萬輛。

但是,今年以來,西安新能源汽車產量的增長速度不及上海。從統計數據來看,1-2月,3月、4月、5月和6月,陝西分別生產新能源汽車16.1萬、6.42萬、5.7萬、7.02萬和7.48萬輛。而上海單月產量則保持在10萬輛以上。

西安市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1-8月其汽車產量增長31.1%。上海統計局數據顯示,1-8月,其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53%。

火石創造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馮雷向第一財經表示,今年比亞迪產量增長的重心不在西安,導致西安汽車產量增長不及預期。西安主要生產宋PLUS DM等新能源車型,但是比亞迪產量的最大漲幅來自海豚、元PLUS,其生產基地主要在長沙、深圳和常州。

根據官方公佈的材料,1-8月,西安比亞迪整車產量52.7萬輛,同比增長18.3%;產值同比增長28.2%。陝汽整車產量10.36萬輛,同比增長36.4%;產值同比增長19.2%。西安吉利汽車產量15.8萬輛,同比增長97.2%;產值同比增長113.5%。寶雞吉利汽車產量7.4萬輛,同比增長65.7%;產值同比增長106%。

上海西安深圳三強逐鹿

不過,從國家統計局數據庫公佈的8月數據來看,陝西當月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10.38萬輛,這相比前幾個月有了大幅提升。在此後4個月繼續保持這個產量規模,全年仍將突破百萬輛。

去年生產98.86萬輛新能源汽車的上海在今年前8個月產量已經超過82萬輛,而且今年單月一直保持10萬輛以上的產量規模,因此,上海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也有望突破百萬輛,並且還有可能達到120萬輛,這相比2021年產量(63.2萬輛)幾乎翻了一番。

2021年,上海出臺的《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本地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過12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值突破3500億元,佔全市汽車製造業產業產值35%以上。按目前行業發展趨勢,這一目標將提前實現。

然而,就在上海和西安競爭激烈的同時,深圳“黃雀在後”,其新能源汽車產量也在迅速增長,今年產量規模也將實現很大突破。

深圳統計局沒有公佈1-8月其新能源汽車產量具體數據,但是公佈了143.3%的產量增速。根據深圳市2022年統計公報,去年深圳生產新能源汽車84.88萬輛。按此估算,預計今年也將超過百萬輛,並可能與上海的規模相當。

因此,上海、西安和深圳,究竟誰將成爲今年的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還勝負難定。不過,在產量背後,更重要的競爭還在於當地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生態發展。

馮雷認爲,上海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優勢根本在於,構建了較爲完整的產業生態,依託長三角強大的供應鏈網絡,背靠強大的消費市場,融入了全球化的商業版圖。“我認爲,上海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的成就應當放到長三角,甚至全球的角度去思考。”

他介紹,目前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共有604家上市企業、1648家專精特新企業和4003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上海市一地就聚集了上市企業43家,佔比7.1%;專精特新企業169家,佔比10.2%,全國省市中排名第二位;高新技術企業364家,佔比9%,全國省市中排名第四位。

馮雷認爲,深圳真正的競爭優勢在於汽車電子領域。在數據上,深圳接近半數的汽車配套企業均與汽車電子相關。目前,深圳全面掌握了電池、電機、電控及車規級半導體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核心技術,已經成爲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最完整的城市。

相比而言,西安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尚需完善,其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中的格局主要體現在比亞迪最大的生產基地上。火石產業數據中心數據顯示,目前陝西省現有主要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126家,其中爲新能源汽車生產配套的企業很少,甚至不及長三角、珠三角等一個城市的體量,這導致主要核心零部件依靠外採。

馮雷認爲,西安需要構建比亞迪和吉利雙龍頭引領發展格局。縱觀上海、常州、合肥、廣州等新能源汽車強市,均實現了多品牌合力發展的格局。不僅如此,西安要構建新能源汽車完整的產業鏈條,積極招引整車上下游配套企業,上游佈局鋰電正負極材料、汽車電子等高價值環節,下游佈局汽車電池回收、高壓充電樁等後服務市場,“以整帶零”協調發展,是接下來的第一要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