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川西(组诗)

文/李之舟

参观十八军进藏雀儿山纪念馆

当巨石突然滚落,砸中血肉之躯

当垮塌的山体把整整一个班的战友

带进奔腾咆哮的江底

突然明白,白云为什么凝固如

一条条洁白的哈达,总是

系在山腰系在峰顶,不忍离去

两千公里川藏路,三千英烈

青春甘当路石,铺出通天大道

亘古沉寂的雪山草甸从此苏醒

每一道车辙,都源自带血的足迹

清晨的军号声中,你们从雪地里

从松枝纠结的床上艰难地站起

头发和军鞋,被雪地牢牢地冻结

断粮时节,你们手里的稀粥

倒映浓眉大眼,清如米汤

海拔四五千米,零下三十几度

激流天堑塌方,是便饭家常

缺氧不缺理想的豪言刻满两路

万里天路连起川藏和青藏

你们的名字都很湍急很高大

就叫做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

叫做高尔寺山卡子拉山

叫做大渡河金沙江怒江

你们永远在激流的奔流中奔流

永远在雪峰的矗立中矗立

甘孜十八军筑路部队窑洞群

安静的红鬃马咀嚼着满坡夕阳

英雄的将士早已走得很远很远

他们肩扛着道路,走向无尽的远方

一层层一孔孔窑洞,草色青青

不吃地方不扰民的誓言在耳边回响

看山下大片青稞在秋风中金黄

收割机轰鸣在金色的原野上

这一定就是英雄们当年的理想

想找到哪怕一根鞋带一支钢笔

抚慰我们千里寻来的敬仰

没有,只有一孔孔无言的窑洞

在荒草的遮掩中四四方方

一排排黄泥窑洞行着注目礼

曾经看不够一片片土黄的军装

看不够一张张英姿飒爽的脸庞

整整齐齐,在绿色的草甸上守望

朴实的战歌,还在高原的风中激昂

 

草鞋踏过之处,格桑花一丛丛怒放

 

草甸上放牧的藏家小姑娘

红衣小姑娘,绵绵阴雨中的烛光

点燃冰碛乱石,点燃绿色的草甸

牦牛群高高低低,砌出黑色的城堡

乌黑的帐蓬三三两两,支起家园

一座座烈日晒不黑的雪峰

撩开白云乌云,素面朝天

小姑娘有些怯生的微笑

通红的脸蛋融化寂寞的草原

牦牛项下的铃声不再空洞

亘古的冰湖不再望眼欲穿

逐水草而居的漂泊不再是忧怨

高高翱翔的雄鹰有了归宿

粗犷的康巴汉子有了挂牵

高原的风高原的云

白云成群结队,早早地从山腰起身

还没来得及爬到山顶,就被雪峰留下

就被云杉的枝梢挽住,就被满坡

斗大的乱石卡住,一条条白色卧龙

蜿蜒,让你看见高原粗重的呼吸

天下所有白云乌云都在高原筑巢

高原的风轻轻一吹,就铺天盖地

无边无际的白云从天边集结

以步兵方阵浩浩荡荡的气势

为每一座高耸云天的雪峰加冕

白云城堡中,高原之晨冉冉升起

走进高原,最先认识高原的风

最先认识高原的云,然后

也想有一张黑里透红的脸庞

走进碉房,大碗喝起青稞酒

手挽着手,跳起热烈的锅庄

和白云一道留连于每一座山城

和穿城的激流一起喧哗着流淌

高耸入云的噶陀寺

虔诚,并非让人一览无余

盘山弯道提醒着雪峰的险峻

河岸边,僧舍连绵一片深红

彼岸闭关的白色小屋,不惧孤零

山路陡转处,兀然显现老阿妈

佝偻的身影,她们正在登顶

气定神闲,手摇转经之轮

雪域高原离深蓝的天空最近

寺庙和白塔总是最靠近天庭

靠近高原才能听到的天簌之音

在一个个生命之氧逃亡的高度

成群结队的人们,偏偏喜爱攀登

白云每天从山腰爬到峰顶

碉楼在攀登牦牛在攀登

风马旗和玛尼堆在攀登

纤弱的格桑花在攀登

世界屋脊总是催生崇高和虔诚

居高临下,极目所能俯瞰之处

无数生灵折腰,隐约滚滚红尘

高原上,只需一个回头一个转身

便与圣洁巍峨的雪峰亲近

弯腰,只是为了拾起一团牛粪

堆金描银的富丽都属于寺庙

双手总有一只,随时高擎经轮

寸步不离,一路播撒无形的经文

作者简介:李之舟,本名龚炜,重庆交通大学旅游与传媒学院退休教授,重庆市写作学会会员,南岸区作协会员。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