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爲一名數字化專家,只需做到這幾點
最近見了一個搞產品出身、後轉型數據分析的朋友,他一臉無奈的跟我吐槽說,現在公司上下都在談數字化轉型,上至擔心公司轉型問題的領導層,下至急需找新業務的執行團隊,每個人都在講數字化轉型。
團隊找到他,希望他能牽頭做公司的數字化項目。
我這朋友開始着急了,企業數字化轉型並非設計一個產品、搭建一套體系,然後全公司上下開始用,而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於是,我們就數字化專家需要具備的個人能力進行了探討。
當我們在談論企業數字化轉型時,我們在講什麼?
首先,我們看看企業數字化轉型到底要做什麼。衆所周知,數字就是將物理世界中共性的規律和方式方法抽象化、並通過技術平臺或手段進行處理,從而提高效率的過程,比如,財務審批從以前的手寫變成了OA系統提交、企業日常員工打卡從簽字變成了打卡或者人臉識別。
企業數字化轉型就是在企業日常管理、業務落地、組織架構等各個部分和流程當中,都融入數字化的方式和體系當中。
也就是說,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使用電子工具、無紙化辦公,而是讓企業裏裏外外都進行一次變革,從而重獲新生。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並不是一次性的考試,只要達到某個分數線就代表合格,而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業務策略、根據技術迭代採用新的方式,並在組織架構中提供相對應的支持。
同時,數字化轉型也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議題,而是技術、管理、運營、人員等各個方面相互組合、相互協同的結果。
比如,一名董事長學會了使用OA,並要求全體員工使用OA, 雖然也確實提高了效率,但這只是“面上的”數字化,僅僅是工具的升級。
而如果這名董事長,不僅引入了OA, 而且採納了先進的數字生產設備對廠房進行改造,同時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要求他們學會使用數字化管理。這個叫做數字化轉型,但這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如果他希望帶着企業深化數字化轉型,還需要長期堅持各個層面的工作,比如將業務變革爲數據驅動型,以市場客觀反饋爲中心制定營銷戰略、設計客戶服務體系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人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人不僅是技術的執行者,決定着技術水平的高高低,同時也是管理組織架構的設計者和承擔者。因此,有誰來擔任數字化轉型的任務以及這個人的水平和邏輯,是至關重要的。
那麼,我們從個人的角度思考,成爲這樣的中流砥柱,需要哪些素質呢?
成爲一名數字化專家,只需要做到這幾點:
1. 紮實的技術水平和數據知識。
瞭解數字化平臺和產品的基本框架、底層邏輯和實施路徑,知道怎麼去設計和落地這一體系,並將每個具體的技術融入其中。數字化專家不一定需要自己親自上陣敲出每一行代碼,但是他必須對產品有深度的理解和洞察,知道需求怎麼傳達到執行團隊中
2. 懂得透過數據看本質,連接後端技術和前端業務。
作爲一名數字化專家,需要將“數據驅動”時時刻刻融入到業務流程中,並且透過數據瞭解真實的市場需求。這就要求數字化專家必須瞭解業務、瞭解市場,並將數據分析知識結合到實際當中去,而不僅僅是通過數學方法去做紙面研究。
3. 瞭解企業的痛點、難點,並找到解決方法。
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項系統工程,每個企業面臨的情況和自身需求都不一樣,比如企業本身的行業、成立的年代、團隊的技術水平,都會對數字化轉型過程造成深遠的影響。因此,數字化專家應當具備高維度的思維方式和視野,能夠了解企業本身需要什麼。
在實踐中,很多企業的痛點本身就在於“不知道到底需要什麼”,換句話說,企業知道要數字化轉型、要科學發展,但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哪裏需要採用數字平臺,哪些團隊需要培訓和提高,他們本身就不清楚。
因此數字化專家需要站在企業的角度,挖掘出他們自己真正的需求。這就要求專家本身具備良好的邏輯性、思維能力,甚至是企業管理、諮詢的相關經驗。
除了這些通識性的能力,數字化專家本身並非一個具體的崗位,因此可以根據不同的具體職能,進一步細分成不同的定位,從而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不同步驟、階段中發揮不同的作用。
比如:組織戰略型的數字化專家,可以從企業的頂層設計入手,自上而下的將數字化方案植入到技術層面當中,再全面落地於業務流程。
數據產品型的數字化專家,可以從該公司的產品體系入手,瞭解產品和市場的實際數據、應用場景、迭代流程,並以此梳理業務流程、設計埋點系統等,從而推出具備更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
數據架構、數據治理型的數字化專家,是從數據本身入手,以數據建模、設計數據架構等方式,牽頭或參與企業數字中臺等基礎設施的搭建,幫助企業提升數據處理能力。
對於希望從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從業者來說,路徑其實並非單一。但總體而言,成爲數字化專家需要“既懂技術,又懂管理”,既瞭解頂層設計,又能拆分具體業務流程。而這些隱形的門檻將決定其職業化的深度和廣度。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大話數字化轉型”(ID:dataminingxmz),作者:點子超多的小劉老師,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