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記者 陳曦 濰坊報道

日前,2023濰坊國際風箏嘉年華正式開幕,爲慶祝首屆嘉年華成功舉辦以及營造雙節同慶的熱烈氛圍,濰坊諸多風箏藝人在濱海國際風箏放飛場成功放飛了自己設計、製作的主題風箏。非物質文化遺產濰縣傳統風箏第四代代表性傳承人劉志江本次以《山海經》爲題材創作的十隻瑞獸風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劉志江從小便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89年,16歲的他考入濰坊市首屆專業風箏技校,畢業後在國際風箏聯合會濰坊風箏研究所從事風箏設計、展覽和開發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4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劉志江瞭解到上古神話《山海經》,其中神奇怪誕的故事和玄幻莫測的場景讓劉志江印象深刻,通過查閱大量相關材料後,扎制《山海經》主題系列濰坊風箏的想法開始慢慢萌芽。“我們從《山海經》的神話故事中選出10只蘊含吉祥寓意的瑞獸,製成作品參加此次的風箏嘉年華,目的是通過中華傳統文化與民間技藝的融合,來宣傳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同時,我們的作品也通過讚揚和歌頌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幸福生活,讓更多的人能夠感受到這份幸福和喜悅,珍惜並熱愛我們現在的生活”,劉志江介紹道。

據悉,本次風箏造型取自《山海經》中鳳皇、尚鳥、付鳥、鰼鰼魚等吉祥瑞獸,風格多樣化,突出濰坊傳統風箏製作技藝,結合濰坊傳統風箏結構設計、現代材料工藝製作完成。由濰坊知名國畫畫家執筆,繪以古代裝飾紋樣,採用骨架先行製作,精細測量彩繪工藝的方式,增強風箏觀賞性,爲遊客締造栩栩如生的奇異神話世界。

爲按時完成風箏製作,劉志江還採用兩個模塊同步進行。傳統模塊兩支風箏,分別爲玄鳥、應龍,完全採用“原汁原味”的傳統風箏的製作方法,共有6人蔘與,讓遊客親身感受濰坊傳統風箏扎制技藝的精妙之處;另外8只風箏,如螭龍、白澤、當康等,則採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方式製作,體現濰坊風箏隨着時代變遷、技術更迭,變化之多端。該組風箏在濱海國際風箏放飛場成功放飛後,收穫了大批遊客連連稱讚,“這10只風箏非常有創意,讓我們真實的感受到風箏文化的魅力和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很高興能看到《山海經》風箏翱翔天空,非常有意義”,市民劉先生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