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又有新故事可讲。

10月22日晚间,永泰能源(600157.SH)公告称,公司有关核心管理人员在前四次增持公司股票基础上,将进行第五次增持公司股票,预计本次增持公司股票总数量在1200万股至1400万股之间。

永泰能源董事长、常务副董事长、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董事、监事会主席增持公司股票数量不低于100万股。永泰能源还称,公司各业务板块运营稳定,生产经营持续向好,储能转型有序落地,业绩保持良好增长。公司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管理层坚定看好公司发展前景,并将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全力做好公司股价维护工作,稳定市场预期,充分维护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权益。

据业绩预告,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16.2亿元至16.8亿元,同比增长5.11%至9%;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16.14亿元至16.74亿元,同比增长25.35%至30.01%。

虽然业绩向好,但永泰能源的股价表现却持续低迷,过去三年一直在1元-2元间徘徊。10月24日,永泰能源报收1.35元/股,总市值299.94亿元。

业绩向好,股价不振?

永泰能源前身为中石化下属的泰安鲁润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王广西实际控制的永泰集团成为鲁润股份的控股股东,并于2009年借助山西煤矿整合契机进入煤炭行业。

借资本市场之力,永泰能源通过定增、反复抵押再解押、发行企业债券等手段筹资超300亿元,不断对外扩张。时至2017年,永泰能源已整合至少15家煤炭企业,成为山西规模最大的煤炭民营企业之一。永泰能源也将业务逐渐扩至煤炭、电力、石化、页岩气、储能、投资、房地产、金融、医疗等多个领域。永泰能源的资产规模不断飞涨,巅峰时总资产近1400亿元。王广西也被称为“煤炭大王”。

快速扩张也让公司背上债务负担,资金链陷入紧绷,负债最高时近800亿。2018年,永泰能源陷入流动性困难,出现债务违约。为化解债务危机,永泰能源自2019年以来通过债务重组以及资产处置自救。

另一方面,为完成收购,永泰能源频频通过股本扩张融资,造成股本规模大增,导致股价持续被压制。自2009年开始,永泰能源对外公布6次增发方案,融资规模高达280亿元。其中,已完成的5次定增,已募集资金221亿元。多次股本扩张后,永泰能源的股本和市值不断扩大,巅峰时市值超过1000亿元。

大幅扩张的股本规模,给公司每股收益带来了巨大的摊薄影响。如2020年,公司实现高达44.85亿元的净利润,但所对应的每股收益也不过0.2元。2021年、2022年,永泰能源分别实现11.28亿元、19.09亿元的净利润,每股收益分别缩减至0.0479元、0.0859元。

永泰能源过去三年股价难有突破2元/股。为提振股价,永泰能源董监高近年5次增持公司股票,合计增持超过1700股。

此前也有多位投资者建议永泰能源进行回购注销,缩减股本规模,从而提高每股收益。2023年7月20日,永泰能源对此回复称,“目前,公司暂无股票回购计划。后续,公司将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结合公司实际采取相关措施,全力做好价值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公司价值。”

押注钒电池谋转型

永泰能源近年来向储能领域转型也动作频频。2022年,永泰能源公布了公司从传统焦煤转型新能源的路线图:力争1年内,储能产业取得实质性突破,3年内形成规模,5—8年进入储能行业第一方阵,实现全钒液流电池市场占有率30%以上目标。

此前王广西实控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海德股份(000567.SZ)多次“助力”永泰能源向储能行业转型。海德股份2022年9月公告,公司和永泰能源拟共同投资设立北京德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德泰储能)。该公司将以投资电化学储能项目为主业,推进在储能材料资源整合、提纯冶炼、储能新材料、电解液加工、电堆、装备研发制造和项目集成等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领域的全产业链发展,为新能源及传统电力系统提供全套储能解决方案。

此外,永泰能源还携手海德股份、汇友集团、汇宏矿业签署《收购协议》,通过德泰储能,拟以1.92亿元收购汇友集团所持汇宏矿业65%股权。这次收购旨在优质钒矿资源以及提升高纯钒冶炼技术,同时也加快永泰能源在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领域的全产业链发展。

收购汇宏矿业后,永泰能源着手建设储能项目。公告披露,汇宏矿业一期3000吨/年高纯五氧化二钒选冶生产线、张家港德泰储能装备有限公司一期300MW/年新一代大容量全钒液流电池及相关产品生产线将于今年6月底举行开工建设仪式。其中,1 MW试验产线将于近期建成交付使用,产学研教学基地及储能研究院计划6月底同时进行挂牌工作。永泰能源表示,预计各储能项目将于2024年陆续投产见效。

2023年10月19日,公司旗下新加坡德泰储能又以700万美元收购和认购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科技初创公司Vnergy合计70%股权,加快公司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的技术迭代。

全钒液流电池是储能市场的细分赛道,不少业内人士相信它会是下一个锂电。东海证券相关研报指出,钒电池当前阶段全生命周期成本已优于锂电池、接近钠电池;边际成本随储能时长递减,在长时储能市场中成本优势突出。此外,钒电池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小、选址不受自然资源限制,可灵活适应源网荷各侧、与风光装机适配性更强。目前钒电池产业链基本形成,市场需求亟待释放。

国际调研机构Guidehouse Insights 给出了乐观的预期,到2031年钒液流电池全球容量将超30GWh。

国内尚未出现全钒液流电池领域的“宁王”,不少企业已经出手押宝。在全钒液流电池上游的典型企业为钒钛股份(000629.SH),其拥有全球最大的钒产品产能。国网英大(600517.SH)、上海电气(601727.SH)等上市公司目前已布局钒电池制造领域。

此外,拥有钒资源的钢铁企业也在行动。9月8日,攀钢集团与陕钢集团签订钒钛磁铁矿冶炼技术服务等系列合作协议。双方按照市场化原则,陕钢集团汉钢公司将所产钒渣全部交由公司加工为五氧化二钒。

从永泰能源的投资布局来看,其覆盖了全钒液流电池的上游钒矿资源,以及全钒液流电池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意在全产业链发展。昔日“煤炭大王”王广西,作为全钒液流电池后来者,似乎又有新故事可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