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在广州永庆坊钟书阁举办的第八届中欧文学节第四次对话中,葡萄牙卡洛斯·莫莱斯·何塞(Carlos Morais José)和中国作家姚京明(笔名姚风)分享了文学翻译的乐趣和挑战,以及译者作为文化中介者所扮演的角色身份。

卡洛斯·莫莱斯·何塞是一位作家和出版人,曾负责策划中国文化周等活动,致力于将中国经典诗歌、哲学和艺术翻译成葡萄牙语。姚风则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和翻译家,曾发表多部中葡译作和原创作品,拥有丰富的翻译经验。

翻译挑战与文化融合:澳门经验的深度探讨

两位嘉宾强调了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卡洛斯提到,在澳门能够体验到中西文化的交融,这促使译者不仅仅要在文字上进行翻译,而更要了解文化的背景,从而更准确地传达语言之外的含义和背景。他以“心”和“仁”这样的词为例,指出这些关键词在中西文化中存在着不同的涵义和理解,翻译必须考虑文化差异。

姚风也分享了对翻译的看法,将译者比喻为两种文化之间行走的钢丝演员。他强调了翻译的复杂性,因为每个个体的主体性和不同的语言观念都会影响翻译过程。

两位嘉宾一致认为,翻译不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达。对于某些中文关键词,比如某些中文字词,不应该简单翻译成西方的词汇,而是保留原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播被翻译内容的文化核心概念。

角色身份:游走在文化之间

两位嘉宾还谈到了在跨文化生活中的角色身份。卡洛斯认为自己是葡萄牙人,但对中国文化持开放态度;而姚风则认为“祖国”不仅仅是地理或政治概念,而是包括语言、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方面面的集合体。

在讨论中,卡洛斯和姚风指出,诗歌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卡洛斯认为诗歌能够呈现过去与未来的结合,作为文化交流的平台,加深对城市象征和个人成长的理解。而姚风强调每个人都有诗意,诗歌并非总是抽象的,而是可以从日常语言中得到灵感,每个人都有成为诗人的潜质。

翻译与绕不开的人工智能

就人工智能对语言学习和文学翻译的影响,嘉宾们表达了对潜在后果的担忧。尽管如此,他们也认为,机器翻译在一般领域能够取得成功,但在文学翻译方面,人类仍然具有优势。譬如,人类具有历史、逻辑和个人经验,这是机器难以复制的。人类拥有对世界更丰富的理解和感知,能够创造、体验和理解美好事物,这也是机器无法完全模拟的。姚风指出文学翻译是极其复杂和精妙的活动,机器难以模拟诗歌的情感与原文理解。

这场讨论围绕着“翻译与文化媒介”这一主题,聚焦于文学翻译和译者作为文化中介者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文学与语言的探讨,也引发了对文化、人性和人工智能的共存与较量的思考。愿文学的魅力持续绽放,成就更多的融汇之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