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冬天的早晨,阳光正好。

晨曦的冬阳,从玻璃窗照进屋内,照在茶桌上,把室内的气氛烘托出一派温暖祥和。

坐在窗边,睡意暂未完全消退,闭眼小憩,是这个季节再合适不过的。

晒晒背,喝杯热茶,身体由内而外的复苏。

李麻花说,最近天气干燥,想喝白毫银针。

于是乎,去仓库拿了一泡老银针出来,2020年的。

烫壶温杯以后,把干茶投进盖碗里,摇香揭盖,浓浓的稻谷香扑鼻而来。

心中暗自肯定,没错,这就是良好陈化的白毫银针该有的气息,干燥素净。

或许有朋友好奇,怎么不喝年份再高一点的?

再老的白毫银针,也有,但舍不得。

老白茶本就是世间稀缺,而有年份的白毫银针,更是稀缺里的稀缺。

并且,茶叶是消耗品,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数量是一年比一年少了。

总不能再回到几年前,去采一批茶回来,分享给大家。

因为不可复制,所以才显得尤其珍贵。

每喝一泡,都感慨万分,感谢有如此好茶能来到面前,给我们品尝。

《2》

闻完干茶香,便迫不及待用沸水泡了它。

盖上是稻谷香和干野草香,浓浓的,是那种秋收以后,五谷丰登的气味。

由小麦、大麦、高粱、荞麦、玉米等粮食,共同释放出来的,混合的香气。

茶汤入口,稠滑软糯,香浓润泽。

本想抛下杂念,用心享受面前的这杯白茶,却有个声音冷不丁出现在脑海里:

为什么老白茶都是寿眉饼,老的白毫银针这么稀有?是因为没有收藏价值吗?

这是前几天在后台里,看到的一条留言内容。

不得不说,提问者是一位非常善于观察的茶友。

所以他发现,市场上的老白茶,大部分都是寿眉,且是寿眉饼,而白毫银针老茶则很少见。

只是,或许因为他对于白茶的了解并不多,才无法详细知晓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进而联想到,量少=收藏价值低。

这确实是一种新奇的想法,但并非事实。

实际上,在整个白茶市场里,老白茶的数量本就不多。

目前来说,刚刚满足3年门槛的老白茶,相对充足一些。

但假如要买年份更高的老白茶,5年的、8年的、10年的,就会发现,年份越老,越是稀有,越是难得。

开头也提到,茶叶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喝一泡,少一泡。

因此,能够长年留下来的,且被大家买回家品尝的,则要有一定的量。

白茶在有量的情况下,才能既满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消耗,又能顺理成章地存满3年以上,成为老白茶。

因此,老白茶是量多还是量少,其实在新白茶时期,就已经能看出端倪了。

《3》

市场上,白茶主流的三大品类是,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如果按照价格排序,白毫银针是当之无愧,排在第一名的。

如果按照产量来看,白毫银针的产量很低,远比不上寿眉。

这里就要涉及到,不同白茶品类的采摘时间和采摘标准了。

白毫银针的采摘标准,是一旗一枪,以芽头为主。

甚至可以说,肥壮饱满的芽头,就是白毫银针的精华所在。

不过,也正因为苛刻的要求,导致白毫银针的产量极低。

一般情况下,它只在春茶季开始的7-10天里采摘。

只有在那个万物复苏,茶树开始萌芽,进行能量大爆发的阶段,才是最适合孕育白毫银针的时期。

每年春天,白茶树找到合适的时机,便发芽了。

最早发出来的芽头,采下来,是白毫银针。

更具体细分,第一拨采摘下来的银针,是头采米针。

后面采摘的,统称白毫银针,其中芽头肥壮一些的,定为特级,普通的则定为一级。

假如某些年份,天气不好,采白毫银针的阶段温度极低或者下雨了,更是压缩了本就不多的产量。

反之,寿眉的采摘时间相对长,季节也多。

春茶季和秋茶季里,寿眉都担任着“主力军”的角色。

正常情况下,采完白毫银针,接着采白牡丹,而白牡丹采摘期也仅有二十来天。

采完白牡丹,正式轮到春寿眉登场,在春茶季剩余的一半时间里,整个暮春时节,都是寿眉的天下。

二十多天的时间里,阳光充足,水热条件好,茶树可以恣意生长。

产量,自然就蹭蹭蹭地往上涨了。

再说到,秋茶季里,从白露节前,一直到寒露节气,甚至某些年份到了霜降,依然能采到寿眉。

换算成数值比,白毫银针占比是10%,白牡丹是20%,那剩下的70%便是寿眉。

正因为产量高低不同,现如今大家在市场上看到的老白茶,才以寿眉居多。

并且,压成饼的寿眉,更节省空间,利于长期保存。

老牡丹很少,老银针几乎不见踪迹。

想要喝到品质好、年份真实的白毫银针老茶,一要有经济能力,二要有靠谱的渠道。

否则,普通茶客很难遇到。

《4》

白毫银针的产量,在新茶时期就不高。

这是先天因素,无法改变。

又加上,白毫银针的加工难度大,没有丰富的制茶经验,不敢挑战。

由于比起白牡丹和寿眉,白毫银针的芽头更厚实,中间是笋壳状结构。

高山的白毫银针,中间能剥开5-7层。

每一层上,都有白毫。

这就意味着,想要把白毫银针内外都均匀地做干,又不破坏养分,并不简单。

烘干不到位,则白茶含水量超标,经不起久存,不到半年就跑气变味了。

烘干过头,则芽头被烤焦,养分受损。

先天因素加上后天因素,共同导致了白毫银针的稀有。

当被存放了若干年以后,扣除掉被喝掉的数量,它的年份每增一年,数量就会越少一些。

越老,越难得。

可见,并不是白毫银针不值得收藏,而是因为受到量的限制。

品质好的白茶,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都值得我们好好珍藏。

特别是白毫银针,众所周知,它的营养充足,茶氨酸含量丰富,存成老茶后,转化出的黄酮类物质也很丰沛。

所以,论收藏价值,白毫银针是很高的。

更何况,物以稀为贵。

市场上的老银针虽然很少见,但遇到就会发现,价格都极高。

不管是在什么领域,稀缺的资源,一直都属于昂贵的资源,价高者得。

《5》

前几年,有茶友指定要买我们家最老的白毫银针。

李麻花想到了,在她的那堆嫁妆里,有一点点2013年的白毫银针。

平时基本上不拿出去,但如果有懂茶的人,自然是愿意分享的。

结果人家买了二两回去,还没喝,拆开看到后就不满意了:

“怎么年份这么老的白毫银针,还带绿色?”

“我看其他人卖的老银针,都是咖啡色的,你们这陈化不到位!”

喝了一泡后又说:“太鲜了,不正常,太不正常了。”

可那些白毫银针,都是在标准仓库里亲自存出来的,不可能有假。

由此看来,即使这世上有老银针,且刚好被你遇到了,段位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前,未必喝得懂。

买回家,也是浪费。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