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喝岩茶的时候,总会听到一些人评价:“这款茶水感不错。”

一些新手就有疑惑了,岩茶的“水感”是什么?

平时喝茶,大多数人聊的是——岩茶香气的好坏、滋味浓厚与否,这些茶元素的表现相对直接,也好理解。

再把品感提升一级,至“回甘的表现力”上,这也不难。

从舌苔后段至喉咙处多感受几番,似乎也能与同桌茶友们产生共鸣。

但是,“水感”对大多数人来说,确实有些玄妙。

好比几杯不同的水,例如井水、自来水、纯净水、矿泉水,一起摆在面前,让你说出它们不同的水感,简直难如登天。

其实,武夷岩茶非常讲究“水感”。

如果一款岩茶有奇香、滋味也醇厚,但是“水感”不佳,那它称不上绝佳的好茶。

《2》

清嘉庆进士经学大师梁章钜前辈在所著《归田锁记》卷七“品茶”条目下,将岩茶之美归纳为“活甘清香”四等。

“活”表示水感,“甘”代表回甘,“清”是茶汤的干净清透,“香”指茶香的清晰度。

值得注意的是,梁大师把“活”放在首位。

梁大师认为,香而不清,为凡品;清而不甘,是苦茗;甘而不活,也不过好茶而已。

那么,何谓“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水潺潺流动着,有生命力的活水,才能让水质清澈。一滩死水显然是黯淡无光的。

正因如此,山泉水泡出来的茶,汤色鲜亮,香气释放得充分,比井水泡的茶要好。

同样,水感“活”的茶汤在口腔中似有生命般鲜活灵动,如同用手轻抚过光滑的绸缎一般,又似广告片里呈现的,用手抓不住的丝滑黑发。

“活”就是茶汤里的灵魂,香而不活的茶,就显得空有华丽外表,缺少灵魂所赋予的温度和情感。

《3》

武夷岩茶的水感,除了“活”,还有“莹润”、“顺滑”、“轻盈”等表现。

身边有朋友拿了一泡茶过来分享,说是武夷山认识的茶农寄来的,让她好好喝一下。

她细品了两泡,觉得香气还不错,滋味也浓厚,但怎么看都是中上之姿。

但茶农如此推荐,此茶应该还有什么特殊之处,她不解其意,索性约人一起喝,帮忙寻找答案。

那天喝到茶时,刚好是两水之后。

茶汤一入,便觉神奇,茶汤特别盈润轻灵,好似一口含不住它,顺滑着直接下了喉,又好似美人无骨,体态轻盈,呈现一种娇柔的美感。

麻花赶忙随意拿一款茶与之对比,朋友一喝便恍然大悟。

岩茶水感的好坏,对比之下,高低立判。

水感,便是一泡岩茶在茶汤中表现出来的质感,它需要有参照对比,才能显出其高人一等的姿态。

也只有高级之物才有质感一说。

若没猜错,这泡茶的山场应属坑涧,只有独特小气候环境的产地才能出这样的茶。

《4》

岩茶的“水感”与什么有关?

很明显,出生地很重要。

岗上的茶,环境开阔,阳光照射多,温度升高,茶叶长势快,容易变老,茶叶内含物质流失,做出来的茶滋味寡淡,水感粗糙。

而坑涧茶,有植被山体遮挡,茶树接收到的阳光有限,生长速度比较慢,所以每年新茶季都是半岩外山的茶先采,正岩坑涧茶偏晚采。

茶叶长得慢,能积蓄更多内质,坑涧里的小气候环境也更养茶树,加上岩土里丰富的矿物质的滋养,茶汤就更为饱满细腻。

不久前,朋友寄给我们一泡茶,说是她刚淘到的满意度很高的水仙,香气、滋味都能踩在她的心尖上。

后来喝了这泡茶,确实很香,那水底绽放的兰香犹如惊鸿一瞥的仙子,令人难忘。

美中不足的便是它的水感不好,茶汤有些粗粝,像是布满老茧的手。

心里有些疑惑,便寻个有空的时间,带去武夷山向茶农指教。

茶农朋友一喝,便判断这是水仙冬片,武夷山人又称作第四春的茶,一般在国庆后采制,气温比春茶时要高,茶叶积蓄能量不足,做出来的茶香气高,但是水粗。

《5》

水感,在岩茶品鉴中,容易被忽视。

如果在喝茶的过程,有人一直强调“水感”,也许会别人认为把茶喝得太玄乎了。

一块玉石的质感,它是否细腻温润,很容易被人看见,而用口腔包裹着的茶汤,其水感如何,却不好明辨。

质感,可以看,可以摸,但不好品。

这需要提升对岩茶的认知,提升对岩茶的品鉴水平。

为何有人能喝出岩茶的大致山场范围,比如正岩还是半岩,就是靠水感和回甘来判断,这也是岩茶之间能拉开距离的因素。

茶叶的香气跟制作工艺紧密相关,而茶汤的水感是茶叶的内质呈现,犹如刻画进骨子里的DNA,很难依靠外力进行改变。

学会品武夷岩茶的水感,才是你喝懂岩茶的重要一步!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