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30日讯(记者 谈佳轶)“真环境、真设备、真标准”,行走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随处可见的不再是传统教室,而是新技术引领的学习型智能工厂、虚拟仿真实训室等生态化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

11月27日,“职业教育看浙江”2023年全国主流媒体浙江高职行走进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来自全国2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实地探访该校产教融合发展。

校企互融产教融合

“真刀真枪”培养应用型人才

走在浙江机电职院,记者发现常规的教室并不多,学生们都在实训室里上课。

“大一进来没多久,我就见到了智能机器人”“自己操作制作了3D打印的小零件”……在学校的3D打印实训基地创客教学区,我们见到了正在聚精会神进行头脑风暴的学生。据了解该区域完全对学生开放,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创作的场所,此区域包含10台桌面级打印机,供学生自主使用。学生告诉记者,在实训室还有专门的打印体验区,主要为巧克力、果糕、煎饼、咖啡拉花等食品打印。平时也可承接一些小型社团活动,在学习3D食品打印的同时也富有趣味性、娱乐性。

近年来,浙江机电职院不断增加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努力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的高水平实训基地,目前建设有模具智能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轨道交通智能运维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多个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较好地满足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产业技术研究和产学研社会服务的需要。

为更好回应社会上关于职业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呼声,学校以紧密围绕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创新构建“1个专业群+1个龙头企业或行业协会+N个企业”的产业学院模式。

目前已牵头成立浙江省工业智能控制与应用产教融合联盟,建立“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生态圈。与浙江能源集团合建浙江能源学院,与名企共建集成电路装备特色产业学院、浙江汇川技术产业学院,与海天集团共建浙江机电-海天现场工程师学院等,创新中国特色学徒培养。

培养的人才如何迅速对接市场?如果快速就业?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城电专业在校既可应聘心仪单位。

城电专业是全国197所列入“双高计划”院校中轨道交通相关唯一重点建设的专业,面向轨道交通机电、信号、供电、车辆和运营管理等5大产业链的核心岗位群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与杭州地铁集团、杭港地铁、杭州中车车辆有限公司、北京智联友道、温州轨道、中港地铁设备维护有限公司等行业知名企业共建“智能化机电设备维检修现代学徒制订单班”“供电系统现代学徒制订单班”“轨道交通信号技术”以及“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的产业学院,企业导师入校教学,学生在校既可应聘心仪单位。

县校合作项目引领

“理实一体”促进地方产业发展

今年4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诸暨——智能制造学院校企地合作”启动大会举行,揭开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携手共进,校企地合作新篇章。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诸暨市店口镇,与海亮、盾安、露笑等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政行企校合作,共建了诸暨智能制造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诸暨人才培训基地、中国长三角智能制造职教集团创新实践基地、现代学徒制班。值得一提的是,该模式现已在宁波市前湾新区、东阳、义乌、丽水莲都区进行推广探索。

该校还与行业龙头企业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产业学院,开设大华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导师共同参与教育教学,培养出5届学徒总计96名,目前已成功入选“浙江省学徒制典型案例”。

为破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两张皮”,“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标行业“头部”企业,全面打造科研与技术创新高地,建有教育部“中小企业车间智能化改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交通运输部“国家级轨道交通行业研发中心”等高能级科研平台。同时打造“工业机器人研发及集成应用”、“协同控制与工业网络技术”等一系列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立项省“尖峰”“尖兵”“领雁”“领航”(“双尖双领”)等研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公益基金项目等30余项,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022年,学校“低温流体装备研发项目”入选“2022年省工程研究中心”,为全省高职院校唯一;增材制造学院“大型风机关键结构件高强韧低温球墨铸铁材料”成功立项浙江省制造业首台(套)产品工程化重点攻关项目;创立“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成功获批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同时,学校专利转让数量跻身全国高校50强,位居全国高职院校第一(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发布)。学校年均科研服务和社会培训到款额近1亿元。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牢牢把握我国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不断打开视野、提高站位,形成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新局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