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小禾
那些我们曾以为没用之事,已成了自己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让内心变得从容有余裕。

“我想学哲学。”

“这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

“我就是喜欢音乐。”

“音乐有什么用,能卖钱吗?”

“妈妈,我想去学考古。”

“考古有什么用,能赚到钱吗?”

从小到大,从人生的起点到终点,我们都在和“有没有用”这句话打交道。

我们所遇到的一切人和事,都被亲人、朋友、同事以及我们自己,习惯性地区分为“有用”和“无用”两类。

我们计算着、谋划着,为做“有用”之事费尽心思。

自以为聪明,却不知道,看懂有用之用不算厉害,看懂没用之用,才是真的厉害。

因为所谓没用之事,看似没用,实则为成长扎根,让人生更富足。

所谓没用的事,未必真的没用

庄子曾说:“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深以为然,有用和无用其实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影响的。

记得公司曾有位张领导,他是销售部高管,工作任务重,既要处理部门大小事务,又要每天拜访客户。

可工作再忙,他每周总会去水库钓鱼。

刚开始我们都不解,因为在我们看来,鱼钓得再好,既不能挣钱养家,又不能升职加薪,更不能增长见识,拓宽人脉。

但领导这么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钓鱼的爱好,从来没有因为别人的不理解而放弃。

直到有一天,看他朋友圈发的一段话,才明白他为何痴迷于钓鱼。

他说:“钓在娱,而不在鱼。在我等待鱼上钩的时刻,心无旁骛,会让我感到无比的放松、清闲和享受,因为工作长期处于一种紧促、赶忙的节奏,钓鱼却能让我身心得到极大的舒缓。”

不知你是否发现,很多时候,让我们舒心的事,不见得有世俗意义上的用处。

所谓的没用,也未必真的没用,有时回头再看,那些我们曾以为没用之事,已成了自己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让内心变得从容有余裕。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年轻人向老人抱怨,家门口的那棵大臭椿树,一点用处都没有。

原来,他总想把它卖掉,但它的小枝太卷不合规矩,大枝又臃肿不中绳墨,在木匠眼中,毫无用处,连价都懒得给他开。

可老人并不这样认为,他说:“这树虽然木匠说没用,但它也可以像我一样活得久,天热还可以在它的树荫下乘凉,怎么能说它没用呢?”

老人接着说,因为它不是良材,就没人打它的主意,才能不受伤害地成长,不像那些料好的树,早早就被砍去卖,那是最有用的下场。

同理,当我们追求赚钱,就要为钱而苦;当我们想成名,就得为名而累;当我们追求有用,就得被有用所困。

就如《道德经》中所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有用和没用,它们是相依相存的,世间看似有用的东西往往会受其所累。

相反,此时看似没用,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对你的生活或生命,产生不可思议的影响。

做没用之事,为成长扎根

看过鲁豫采访吴胜明的故事,很是触动。

她年近60,因犯投机倒把罪,被判入狱。

在监狱里,她因年纪偏大,监狱的起居戒律,就够她忙得晕头转向。

可无论生活再艰难,她仍旧保持着3个习惯:每早打扮、每晚看书和听新闻。

你很难相信,一个困在牢笼里的老人,还会每早打扮,听新闻,既关心国家大事,又抽时间读莎士比亚的作品。

狱友总嘲笑她,净做些没用的,并且还故意排挤她,不希望看到她与众不同。

可你知道吗?在这入狱的17年里,她的丈夫跟她离婚,她的女儿服毒自杀,她每天还干着重复的工作。

这些都没能让她颓废,正是受益于那些“没用”的东西,让她变得宽容、积极,依旧保存着那份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出狱后,她不仅没有成为社会的负担,反而靠一点点积累,建农场,办养老院,解决了很多社会问题,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企业家。

其实,每个闪闪发光的人,都曾熬过一个又一个不为人知的黑夜。

我们所做的事情,也许暂时看不到成果,但不要灰心,那不是没用,而是在扎根。

曾看过一个浙江女孩曾佳旎的故事。

她出生在杭州一个普通家庭,在宁波诺丁汉大学读书期间,在导师指导和合作下,共获得9项多设计界国际大奖。

其中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红点设计奖”,因而,不是学霸的她,却被全球最牛的设计类大学麻省理工录取。

然而,这个“开挂”的女孩,从小成绩却平平无奇。

在她小的时候,爸妈并不强迫她去学习,而是每周带她去西湖玩,陪她黏泥人、钓小鱼。

空闲的时候,爸妈还经常带她去附近的城市逛,让她感受不同的风俗人情。

很多家长很不理解,甚至有点焦虑,假如我家孩子玩,别人家的都在补课,不就拉开差距了吗?

其实不然,真正优秀的孩子,除了成绩出色,一定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后者就受益于平日的无用教育。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有太多未知,如果只读有用的书,只上有用的课,反而容易让他们因根基不深,陷入摇摆和迷茫之中。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花时间做看似没用的事,不是对生命的浪费,而是顺应成长的轨迹,往深处扎根,让生命变得更充盈。

尊重自己的节奏,才是捷径

泰戈尔曾说:“最好的事情总在不经意间出现,不必匆忙赶路,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地走过每个今天。”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孑然一身,都是独立个体,因此,每个人自己的节奏才显得格外重要。

那怎么把握自己的节奏呢?

这里分享3个小方法:

1、学会休息

有个年轻人,他四处拜师学武,有位师傅传他一套祖传剑法。

他问师傅:“我的剑法多久能练成?”

师傅答:“三个月。”

几日后,他发现进步甚微,跑去又问师傅:“如果我每天从早练到晚,多久能成?”

师傅答:“三年。”

他大吃一惊,继续问:“如果我夜以继日地练,多久能成?”

师傅摇了摇头,答:“三十年。”

不难看出,有时我们越努力,所成的时间反而越长,给自己留口喘气的时间,生活和工作才会如你所愿地开展。

别再只顾着埋头努力,要懂得保持身体的节奏,休息时尽情放松,奋斗时竭尽全力。

2、学会拆解目标

记得李开复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女儿老师告诉他,女儿在课堂从不敢发言。

了解情况后,他和女儿商量:“你每天举一次手,如坚持一个月,爸爸就有奖励。”

接着,父女俩又每月增加举手的次数。

一年后,老师告诉他,孩子对课堂发言有了足够的自信,变成一个善于表达自己的孩子。

不难看出,目标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是否可行,从每天举一次手开始,看似是不起眼的小事,可成功的喜悦也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

我们人生的旅途,就像是去走一条很长很远的路,走累的时候,不要去看路的尽头,而是要稳住自己的节奏,专注地走好眼下这一步。

3、学会接纳自己

在电视剧《人世间》中,周秉昆是家里老三,他哥哥和姐姐都考上北大。

后来,哥哥当了市长,姐姐成了教授,而他却成了家里的“老疙瘩”。

有人拿他们三兄妹做比较,嘲笑他是“最没出息的一个”,爸妈也时常说他没用。

可这个爸妈眼中没用的孩子,却在妈妈中风、家中突生变故时,成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陷入误区,把别人的言论凌驾于自己的想法之上,困在别人的看法中,乱了节奏,丢了自我。

不管是优秀,还是平凡,我们都要学会接纳自己,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命轨迹,也都有其存在价值。

越是不被看好时,越要提醒自己,不要因为没用的声音,而乱了自己的节奏。

在成长的路上,尊重自己的节奏,才是最快的捷径。

点个【在看】,愿你在人生成长路上,尊重自己的节奏,活出生命的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