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新疆出土文物非常具有独特性,特别是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代干尸、大量毛麻棉丝织物、色彩鲜艳的绘画和陪葬俑、以及文书、木器等,特别是充满异域风情及文化交流融合的文物,令参观者可以领略到这个西北广阔地域古往今来的文化变迁。
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东南约40千米的阿斯塔那及哈拉和卓附近,南邻高昌故城,占地约10平方千米,是3~8世纪高昌城官民的公共墓地。阿斯塔那古墓群最早从西晋泰始九年(273年),最晚到唐大历七年(772年),时间跨度为500多年。
分享一些出自阿斯塔那古墓群的有趣文物。

伏羲女娲图 

图片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伏羲和女娲是人类的始祖,创造了万物。在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和巴达木古墓群中出土了七十多幅较为完整的伏羲女娲绢麻画,时代为魏晋南北朝后期至隋唐。这些图中,有的将伏羲女娲描绘为汉人形象,也有的描绘为胡人形象。伏羲女娲以人身蛇尾交缠的形象出现,并且放置在墓室顶端,代表当地人的升天观念。关于伏羲女娲的传说在先秦已广泛流传,汉代画像石上也大量出现。

唐代  彩绘天王踏鬼木俑  

图片

图片

这尊木俑于1973年在阿斯塔那古墓群的麹氏高昌王朝左卫大将军张雄和妻子的合葬墓中被发现(张雄的干尸在专门的古代干尸厅有展示),由36块木雕拼接而成,可以拆卸。“天王”身披华丽战甲,脚踏小鬼,威风凛凛,吸引了每一位参观者。
各种人兽合体、充满想象力的镇墓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出土有众多色彩艳丽、形态各异的人物木俑和泥塑俑,折射出唐代人丰富多彩的生活。

唐代  彩绘劳动妇女俑  这是一组从事簸粮、舂米、推磨、烙饼等家务劳作的妇女形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唐代女俑 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女性装扮争奇斗艳,发髻、面妆、服饰都充满唐风,有的木俑身披轻薄透明的丝绸披帛,令我们可以想象唐代妇女着装的华丽轻盈与缤纷绚丽。唐代女俑的表情中,透着一股唐世的气象,自由 、高傲。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彩俑泥塑“踏谣娘”俑,男扮女装的丑角形象。看来唐代不仅舞乐盛行,而且其它表演形式亦多样,既有宫厅里的大型乐舞,也有市井里巷里的杂耍逗乐。观看文物时,仿佛可以听到一千多年前唐朝人的欢声笑语。  

图片

唐代 杂技俑  唐代丝绸之路上的马戏杂技,随处可见中西文化交融的痕迹。

图片

 彩绘泥塑打马球俑 

图片

 倒立人俑

图片

图片

兵士俑

图片

戴尖顶帽的异族风情小伙,浓眉大眼,两撇八字胡,天蓝色的服装,着实精神

图片

也就在新疆地区可以真正看到古人的食物保留下来吧?

各种面点,以小麦粉为原料,经捏制或模压成型,烘烤制成,还有中原地区流行的饺子、馄饨也传到西域,与餐具一起出土。

唐代点心 阿斯塔那古墓出土

图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