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末小北
配图:源于网络
01
    契诃夫无疑是俄国非常伟大的作家,其作品非常不错,很多作品都成为了传世的经典,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在契诃夫的作品中,我们完全看不到宏大场面的描写,基本上都是小人物的故事。

    但是,从这些小人物的人身,我们完全能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小人物的做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如果小人物时刻感到恐惧,害怕权贵,那么这样的社会就是恐怖的。

    如果小人物是自由的,不惧怕一切,能快乐的生活,那么这样的社会就是美好的。

    很显然,当时的沙俄社会并不是这样的。

    熟知契诃夫作品的读者应该能发现,契诃夫在写作的重点,都是平凡的人的日常生活。
 
 
    他的作品非常现实,不是个理想主义者,而是一个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最平凡事情的现实主义者。

    通过现实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时的社会环境;通过对民众的描写,来揭露当时的黑暗。

    在其很多作品中,个人还是非常喜欢《变色龙》 与《一个文官的死》,这两篇小说的共同之处都是描写的普通人,都是惧怕权贵,完全失去了自我。

    《变色龙》中的警官因为狗是否是将军家的不断变色,不断见风使舵;《一个文官的死》因为把唾沫溅到了将军身上,而特别恐惧,不断道歉,在将军的呵斥下,竟然身亡。

    契诃夫的作品风格,都充满巧妙讽刺,作者笔下所描述的是一个黑暗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存在充满言行举止分外奇怪的人,这群人往往是麻木的。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打破,从一开始就认定自己根本无力打破。
 
 
02

    我们来看下《变色龙》这篇小说。

    首饰匠被狗咬了,只要找到狗的主人惩罚狗就够了,但是警官却因为狗的主人身份的不确定而频繁变色。

    在这个警官的眼里,首饰匠的伤并不重要,狗主人的身份才是重要的,如果狗是普通人家的,那么警官就会惩罚狗,惩罚它的主人。

    但如果狗的主人的身份是将军,那么他就会斥责,觉得狗没有错,完全是首饰匠的错。

    实在是搞笑。

    契诃夫把一个只懂得溜须拍马的警官,展现在我们面前,借助这个警官狠狠地鞭笞了当时的社会制度。

    狗因人而贵,因为主人的身份高贵,所以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契诃夫确实是伟大的,这从他的作品了里就完全可以看得出。

    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作者把他们的嘴脸诠释得非常到位。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一个人,那么就错了,作者所描写的这个警官,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

    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脑洞,这篇短篇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

    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会根据周围的环境做出变色,来躲避敌人。

    作者用变色龙类比,把这种嘴脸的人诠释的淋漓尽致。

    很显然,在这篇小说中,警官也是惧怕权贵的。

    从小说中我们也能看出等级之分,因为等级的悬殊,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惧中,生怕自己的做法或者不小心得罪了权贵,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这种社会并不是健康的社会,而是一种病态的社会。
 
 
03

    我们再来看《一个文官的死》,我们先来简单地看下故事:

    在一个美好的晚上,一个小文官在剧院里将唾沫不慎溅到将军身上了。

    之后,小文官非常恐惧,他害怕将军以为自己是故意冒犯,所以一直道歉。

    本来刚开始,将军觉得没什么,也没有在乎,但是这位小文官心里恐惧,他觉得排遣恐惧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断道歉。

    最后,这位将军烦了,因此大发雷霆,不曾想这位小文官在遭遇大官人的不耐烦与呵斥后竟一命呜呼。

    表面来看好像是完全是小文官的错,既然对方不在乎,那就没事了,为何非得去不断道歉呢?

    因为训斥就死亡,这明显就是玻璃心。
 
 
    其实,如果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本质在于小文官,而在于社会制度,在于严格的等级制度,这种制度让人望而生畏,所以他小文官才会这么害怕,才会道歉。

    说到底,这是当时社会决定的,契诃夫把病态的社会现象一再放大,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当时的社会黑暗。

    不论《变色龙》还是《一个文官的死》以及契诃夫别的作品,都是不朽的经典,如果你没有看过,那么真的很遗憾。

    如果有时间,你静下心来看看,相信会有很多感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