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猎神

文/吴天胜

这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没人能说清楚,我也是从别人口中听到的,为一辨真假,决定到实地一探究竟。

要找到猎神,先得找到猎神庙。猎神庙在哪里?我在地图上搜索,只显示了猎神三巷的位置,想来离它不远。驻足猎神三巷,我们沿着每一条巷子寻觅,希望发现猎神庙的蛛丝马迹。

所谓的猎神三巷实际就是三条巷子,且每条都不长。三条巷子既有共性——突出竹的特色,如门口的竹篱笆、店内的竹凳子、窗户上的竹饰品等等;也有个性——一条巷子是展现竹编和竹工艺品的,一条巷子是吃货们休闲购物的,还有一条巷子是民宿。

我们找了一家茶吧坐下,每人点了一杯绿茶,希望在这里能探寻到猎神的一丝信息。服务员很快把茶端了上来。趁她递茶的工夫,我们问她,猎神庙在哪里?

服务员端庄秀丽,宛若一枝翠竹,含蓄腼腆。她只说知道这里叫猎神三巷,是远近闻名的休闲去处,至于猎神庙在哪儿,她也不知道。末了,她歉意地说,她从小在外面长大,对这里不是很熟悉,不过,她的爷爷是这里的原住民,也许知道。爷爷在外面采竹笋,很快就回来。

我们耐心地在茶吧里等待。绿茶一根根地立在玻璃杯里,像一片片竹叶悬垂在空气中,香气袅袅释放出来,直润肺腑。品一口香茗,望一眼窗外,身心立马放松。窗外竹林绵延不绝,看不见起点,望不到终点,难怪称它是“百里竹海”。

猎神三巷虽小,但名气却大。经过近些年发展,它已经从以前的“山里娃”蝶变为“竹海精灵”。从氤氲的茶气中,我仿佛在重庆地图中看到了它的身影,在全国地图中也能很快定位到它。

再来续水时,是一位老大爷,自称是服务员的爷爷。大爷矍铄、干练,听其口音,像是本地人。我们又向他打听猎神庙在哪里。他向窗外指了指,说那山坡上的房屋就是猎神庙。

顺他手指方向望去,房屋掩映在蓊郁的竹林里,只能透过摇曳的竹叶缝隙,看到一点点灰瓦土墙。

我又问大爷,能说说猎神庙的故事吗?大爷见我想打破砂锅问到底,便也端了一杯茶,坐在旁边,娓娓道来。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百里竹海中的山民们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谁知,这样美好的生活竟让一条恶蟒产生了妒意。它想独霸这天仙的环境,于是趁人不备的时候,偷袭吃掉了前来打水的山民。山民们发现了恶蟒吃人的事,便请来竹海中最能干的猎人,准备除掉它。猎人不负众望,与恶蟒苦斗三天三夜,最终在山民们的帮助下,除掉了恶蟒。猎人也因伤势过重而牺牲,山民们为了纪念猎人,在井边修了一座庙来纪念。此事越传越广,到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庙叫成了猎神庙。再到后来,猎神庙成了一个地名。现在,猎神庙成了百里竹海中的显著地标——猎神三巷。

同伴们听得津津有味,有的则问大爷,该不是杜撰的吧?我说,这个故事是真的,只是它还有后半段。

大爷和同伴们将信将疑地看着我。我品了一口香茗,接着大爷的故事慢慢讲述。从此,山民们就生活在自给自足的世界里,风调雨顺,乐享太平。突然有一天,山民的后世子孙发现了百里竹海的外面还有更精彩的世界,他们纷纷走出去,转悠了一圈后开始怀念家乡,回到家乡后发觉又不适应了。怎么办?怎样找到外面精彩世界与百里竹海的结合点?山民们开始想办法。伐竹,百里竹海有的是竹子,卖矿,竹山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石膏矿,一座座石膏厂破土而建。很快,山民们富了,而竹海变枯了,竹山变秃了,山体千疮百孔。

后来,山民们意识到了这种涸泽而渔的致富是短暂的暴富,行不通、走不远。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让人们在绿水青山中走上致富路,才是泽被子孙的长久路。于是他们重新修路,连通百里竹海与外面的世界;引资,以青山绿水引来企业投资发展。猎神三巷,一座山区特色休闲村庄应势而生,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衍生出许多关于保护与发展的故事。

我端起茶杯,趁他们听得入神,饮了一口,问道:“你们说,今天的猎神是谁?”

“是保护绿水青山的人们!”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版面欣赏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