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銀:看似離目標很近,但目前是美聯儲抗通脹最艱難的階段

來源:華爾街見聞 趙穎

通脹高於目標的時間越長,通脹預期也越可能走高,而更高預期可能成爲自我實現的預言,降低通脹的難度也就越大。

歷史經驗表明對抗通脹“最後一公里”最爲艱難,美國1月CPI、PPI漲幅超預期驗證了這一點。

德意志銀行在週一的報告中指出,歷史經驗意味着美國可能會進入一段艱難時期,通脹率將持續高於目標水平。

關於爲什麼最後一個階段往往是最困難?德意志銀行給出了三點理由:

一是,通脹越接近目標,放鬆政策的壓力就越大,過早行動和通脹再起的風險上升。

隨着通脹開始下降,通常或出現過度緊縮和過早行動的爭論。例如,如今市場越來越擔心美聯儲是否可能會過度緊縮,並在過長時間內將政策維持在限制性範圍內。

由於貨幣政策是滯後的,這樣有可能將通脹推至目標以下,並導致不必要的產出成本。但如果政策放鬆得太早(就像上世紀70年代發生的那樣),通脹可能再次迴歸,此外對未來降息的預期本身也會緩解金融狀況,反過來加劇通脹壓力。

二是,當通脹是由暫時衝擊引起時,通常會隨着時間推移而消失,但二次通脹的影響可能更持久,而最初下降往往是最容易。

通脹急劇上升通常是由某種衝擊引起的,如疫情後導致供應鏈中斷,以及能源價格大幅上漲,但隨着這些衝擊消退,通脹率出現回落。

真正麻煩的是,這些衝擊引發的二次通脹,這些通脹將更加持久。例如,如果能源價格在衝擊後持續上漲,企業通常會將成本轉嫁到其他方面,產生更廣泛的通脹影響。

最初通脹是由商品和能源等消費籃子中波動性較大的組成部分引起的,但越來越多的粘性類別,如服務業,令整體通脹居高不下,一旦通脹走高,回落速度就會慢得多。

三是,通脹高於目標的時間越長,通脹預期也越有可能走高,而更高預期可能成爲自我實現的預言。

當通脹走高時,消費者和企業通常也會預期更高的通脹,當企業預期整個經濟將出現更高的通脹時,他們可能會相應地設定價格。

同樣對於消費者來說,如果通脹預期上升,他們通常會期望更高的工資漲幅來補償實際工資。

反過來,企業可能會將更高的工資成本轉嫁到價格上,這可能會導致工資-價格螺旋式上升,使通脹保持在高水平。

如今美國通脹連續三年多超過2%的目標,企業和消費者越來越習慣於價格以較快的速度上漲。

此外,德銀補充稱,本輪週期還出現了顯著的供給側衝擊,這些衝擊與高利率的需求側效應相互作用。通脹在高位停留的時間越長,嵌入預期的風險就越大,降低通脹的難度也就越大。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