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式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备受关注,券商中国记者联系采访了多家券商首席分析师,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

机构人士普遍认为,在去年 GDP 同比增速达到了5.2%的基础上,今年的增速目标更显高质量要求,说明今年政策将聚焦发力,政府各部门工作也将更加努力,各方面更加齐心协力。

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上面,“3%的赤字率+1万亿特别国债”略超市场预期,体现了积极财政靠前发力、引导预期。特别是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可以提供更为稳定的资金来源,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也是我国未来长远发展所需要的重要财政工具。

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意味着将根据不同的宏观背景灵活调整,积极适应不同宏观环境的变化,在稳增长、扩内需、巩固经济恢复基础的背景下将偏向宽松,“适度”则代表着货币政策的力度合适,大概率不会搞“大水漫灌”。

产业政策方面,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 2024 年首要工作目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会成为未来长时间内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且出台的政策力度可能强于传统的总需求刺激政策。

经济增速目标较为积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目标是增长5%左右。对此,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荀玉根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指出,2023年是基于2022年较低基数的情况下设定的增速目标,这也意味着今年的增速目标更显高质量要求。政策基调方面,强调“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荀玉根表示,今年积极的宏观政策仍会延续,有利于全年经济目标实现。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在低基数效应下,去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是相对容易实现的,但今年低基数效应褪去,需要实打实的增长。之所以将目标维持在5%,是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兼顾了需要和可能,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等。但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说明今年政策将聚焦发力,政府各部门工作也将更加努力,各方面更加齐心协力。

“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也有助于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全部地方政府2024年目标加权平均值为5.41%,考虑到2023年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的达成情况,2024年全国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 5%左右,略低于地方政府目标加权平均值的水平,目标设定较为合理。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段超也表示,在去年经济增长进一步回归正常的背景之下,今年低基数效应消退,这一目标整体较为积极,报告也强调实现预期目标并非易事,也反映目标的积极。

超长期国债引关注

本次报告指出,2024年赤字率拟安排在3%,专项债规模为3.9万亿元,同时,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国债的安排引起市场人士普遍关注。

“去年新增万亿国债发行以来,市场对财政政策扩张一直有较高期待,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万亿特别国债可能如去年一样根据形势相机抉择,不会在两会上就做出安排。因此两会‘3%的赤字率+1万亿特别国债’是略超市场预期的,体现了积极财政靠前发力、引导预期。”黄文涛表示,此外,两会上明确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基本奠定了未来几年财政将持续保持积极取向。

九方金融研究所宏观研究员李枭剑对此也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或意味着财政政策将更加“有为”,对于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投向领域、持续发行年份以及年内是否会二次安排等问题,并没有做出特别的说明,这不仅为后续财政政策的施政空间留下了充足的余地,也为市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段超则表示,财政政策有所加码,虽然赤字率目标持平去年,但 2024 年赤字规模+地方专项债比 2023 年年初预算增加 2800亿元,此外还将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不过,考虑到地方财政仍面临一定的支出压力,要实现 5%左右的增长目标后续可能仍需财政加力。

货币政策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燕翔认为,“灵活适度”意味着 2024 年货币政策将偏向于宽松。“灵活”代表着货币政策根据不同的宏观背景灵活调整,积极适应不同宏观环境的变化,在稳增长、扩内需、巩固经济恢复基础的背景下将偏向宽松,“适度”则代表着货币政策的力度合适,大概率不会搞“大水漫灌”。“精准有效”意味着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政策的实施效果,发挥货币政策的结构优化作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持续发力。

燕翔同时指出,“相比于延续以可能不及实际增长的名义经济增速作为匹配目标,将匹配标准设定为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意味着目标中货币供应量以及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都将高于 GDP 增速,这也表明 2024 年货币政策大概率会偏向宽松。年内还存在进一步降准降息的可能性。”

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产业政策方面,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2024年首要工作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首位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材料、创新药、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黄文涛表示,我国有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形成一批增长新引擎。今年政府工作摆在第二位的就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有望加强,人才政策有望更加积极、开放、有效。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执行所长赵伟也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代表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新质生产力”自2023年底以来在高层会议中被反复提及;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被重点提及。推动产业发展,科教兴国战略为第二大重点任务。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基础研究系统布局、完善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等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支撑。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高瑞东认为,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将新质生产力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并以其为核心,进一步阐述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实施路径和关键领域。

一是,报告高度关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和优化升级,产业层面的支持政策也进一步加强,包括“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实际举措,有望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放大效应。

二是,报告细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涉及的关键领域,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更为明确。相比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新增提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氢能、新材料、创新药,对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产业的定调则进一步提升为“新增长引擎”。

三是,报告单列“数字经济”段落,提出“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开展‘人工智能+’行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实招硬招”,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也有助于进一步夯实以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为核心支撑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础。

“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的前两项均与科技创新领域相关。这一转变可能意味着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会成为未来长时间内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且出台的政策力度可能强于传统的总需求刺激政策。”李枭剑说。

责编:王璐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