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7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世界级核电产业中心。

日前,上海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委、市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上海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下称《方案》),加快推动上海核电产业发展,打造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这是目前中国首个省级层面出台的核电产业发展方案,上海市也由此成为全国首个专门针对核电产业发展印发文件的省级行政区。

《方案》要求,到2027年,上海核电产业规模达600亿元,核电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基本建成世界级核电产业中心,打响“上海核电”品牌。

上海没有核电站,但已成为中国核电设备制造的主要基地,已形成包括研发设计、设备制造、运行维护等较为完整的核电产业链。

据《上海证券报》3月6日报道,“十四五”以来,上海核电产业规模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达13.4%、28.7%和24.7%。2023年,上海核电规上企业增至75家,全年核电总产出达到402.3亿元。

这意味着,上海计划在四年内将核电产业规模再扩大近50%。

2021年9月,上海市经信委直属核电办发布《上海核电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末,上海要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核电产业发展五大中心,即核能技术创新中心、核电装备成套中心、核电工程建设中心、核电运维服务中心和国际合作交流中心。

围绕五个中心的建设,《方案》进一步作出了要求,包括突破一批三代核电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三代核电经济性和安全性,先进小型堆实现工程化,四代堆研发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建成10个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成为中国核电原创技术重要策源地

此外,全面掌握三代核电装备制造技术,四代核电装备制造技术保持国际先进地位,核电主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关键核心设备和材料实现自主可控强化核电主设备成套供货能力,打造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建成15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引进3-5家国际知名组织和跨国公司总部,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核电技术和产业品牌,实施核电走出去战略。

《方案》还给出了20条主要任务,包括关键技术创新突破、装备制造能级提升、工程服务能力强化、核能多元利用拓展、产业数智转型和产业集群发展六个板块的行动。

根据《方案》,上海市将聚焦六项重点工程,具体分别为大型先进压水堆自主能力提升工程、钍基熔盐堆创新研究工程、高温气冷堆优化升级工程、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工程、先进小型堆示范应用工程和核技术应用产业培育工程。

先进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第四代核能系统以及热核聚变堆,已经成为全球先进核能技术研发焦点。例如,韩国就在近期表示,要在韩国昌原和庆南地区培育全球小堆集群,实现全世界多种小堆模型的生产并出口。

《方案》明确,建成兆瓦级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并成功运行,建设小型模块化钍基熔盐研究堆;按照谱系化发展多用途应用路线,开展高温气冷堆优化技术研究和研发设计工作;研发百兆瓦级一体化供热堆;研发建设多功能同位素研究堆,实现燃料辐照试验和关键材料性能考验以及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生产等应用。

开展磁-惯性约束聚变能源系统的实验物理、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等研发,建成国际先进的聚变能源中心。《方案》强调,激光聚变物理高效率、高可控性、高增益难题,建成新一代激光聚变实验装置。研制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推动核聚变能量增益实现工程化突破

由于聚变原材料资源丰富,且无污染排放,因此可控核聚变被一直认为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出路,视为人类“终极能源”。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可控核聚变被多次提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人民政协报》发文提到,要大力推进小型堆、四代堆等新一代核能技术研发,前瞻性布局受控核聚变。

具体到核电相关企业层面,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727.SH,下称上海电气)是上海主要的核电装备制造商,已形成从核岛设备到常规岛设备以及大型铸锻件等完整的核能装备制造产业链,技术路线全面覆盖国内现有主流核电技术路线。

该公司在去年半年报中表示,其核岛主设备国内综合市场占有率持续居于行业第一。截至2023年年中,上海电气实现新增核电装备订单78.2亿元,在手核电设备订单325.9亿元。

此外,据国资委信息,2022年2月, 国家电投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组建的“国和一号”产业链联盟正式成立。根据初步估算,“十四五”期间,“国和一号”产业链将带动上海地区核电产业总产出达到近千亿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