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记者 汪静

历经两年低谷期,江苏国信(002608.SZ)终于迎来了曙光。

3月11日晚间,江苏国信发布业绩快报显示,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45.72亿元,同比增长6.38%;净利润为18.71亿元,同比增长3014.74%。

江苏国信主营能源和金融双主业,能源业务为主要营收来源。目前,江苏国信总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各发电集团江苏区域第一方阵,现役火电装机容量1443.7万千瓦。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身处煤电行业,江苏国信业绩受煤价波动影响较大。2021年,因煤炭价格飙涨,江苏国信现首亏,2022年扭亏但盈利仅0.68亿元,与此前年度净利润超20亿元的水平相差甚远。2023年,随着煤炭市场价格回落,江苏国信业绩实现恢复。

盈利水平大幅回升

根据业绩快报,2023年,江苏国信营业收入为345.72亿元,同比增长6.38%;净利润为18.71亿元,同比增长3014.74%。

身处煤电行业,江苏国信受行业周期性影响较大。对于业绩大幅增长,江苏国信表示,主要原因有两项:煤炭市场价格回落,煤电业务边际收益提升;能源板块严控成本费用,持续提质增效。

据悉,江苏国信前身为江苏舜天船舶股份有限公司,主营船舶制造、销售、运输等业务。因国际航运与船舶市场持续低迷,江苏舜天2014年及2015年曾巨亏17.71亿元、25.1亿元。2016年,国信集团进行资产重组,置出船舶业务,置入能源、金融业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转变为能源和金融双主业,并更名为江苏国信。

借壳上市后,江苏国信业绩整体平稳。2016—2020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8.1亿元、202亿元、221.4亿元、210.9亿元、216.9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10.78亿元、21.8亿元、25.56亿元、24.04亿元、22.74亿元。

然而,2021年,煤炭价格飙涨,过度依赖能源板块的江苏国信首次出现亏损。2021年及2022年,江苏国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89.4亿元、324.4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3.33亿元、0.68亿元。

2023年,煤炭市场供应相对宽松,国内煤炭价格整体呈震荡下行走势。这直接助江苏国信盈利水平整体回升。

推进能源结构改革

公开资料显示,江苏国信共有两大业务板块,其中能源板块主要从事电力、热力生产、相关电力服务,并以参股方式投资及运营新能源项目;金融板块以江苏信托为主,业务分为固有业务和信托业务。固有业务指信托公司运用自有资本开展的业务,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租赁、投资、存放同业、拆放同业等。

江苏国信主要的营收来源,还是能源板块。据了解,江苏国信总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各发电集团江苏区域第一方阵。截至2023年上半年,江苏国信现有控股装机总容量1943.7万千瓦,其中已投产1443.7万千瓦(煤电容量1184.5万千瓦、燃机容量259.2万千瓦),在建500万千瓦机组。公司新增核准200万千瓦机组,其中控股和参股各100万千瓦。

2023年上半年,江苏国信抓住政策机会,陆续建设射阳港发电百万千瓦煤电项目、滨海港发电百万千瓦煤电项目、沙洲发电百万千瓦煤电项目,另有靖江发电百万千瓦煤电项目核准。期间,公司完成全口径发电量315.22亿千瓦时,完成供热量469.41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双碳”背景下,江苏国信也在持续推进能源结构改革。在新能源领域,公司深化与江苏新能的合作,山西平鲁70MW集中式光伏项目首批20MW于7月并网发电,持续推进参股金云新能、新能信悦和昊扬新能等项目建设。随着新型电力技术的发展,公司探索研究电化学储能、氢能和抽水蓄能等新业态,建成以靖江熔融盐项目为代表的示范工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