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风起,越吹越劲。

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深市公司披露的67单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中,以横向并购、纵向并购等方式进行产业扩张整合交易达37单,以剥离资产聚焦主业为目的的产业精简整合交易14单,合计占比超过75%,产业并购日渐成为主流。

第一财经获悉,为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各监管机构也在牵线搭桥。近日,深交所联合北京经信局举办了深市医疗器械龙头的座谈交流活动,邀请行业内头部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投资机构、证券公司等相关负责人参加,围绕医疗器械产业并购整合、股权融资、产业链配套等方面进行交流。

“今天好几家上市公司和投资机构都加了我的微信”,某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讲到,“类似的交流也让我们认识到,当面对收购时,创始人最应考虑哪些重要问题,我发现这是我完全不熟悉的领域,与此前计划IPO有很大区别”。

监管搭台

3月24日晚,国产电生理龙头之一惠泰医疗发布2023年年报,其202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35.71%;归母净利润5.34亿元,同比增长49.13%。

这也是创业板上市公司迈瑞医疗收购惠泰医疗后,惠泰医疗公布的首份财报,今年1月28日,惠泰医疗公告称,拟通过“协议转让+表决权”方式,引入迈瑞医疗作为公司战略控股股东,从而打响了2024年国内医疗器械产业整合的第一枪。

事实上,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壮大往往伴随研发与并购。

与新药10年以上的产品周期不同,医疗器械领域技术迭代快,产品周期较短,而每一次新产品的推出,往往对上一代产品产生颠覆性影响,医疗器械龙头企业除了自身研发外,通常会不断收购创新技术企业以加强外部研发,并购已经拥有成熟技术的同行竞争对手。

同时,医疗器械行业细分领域众多,产品种类复杂,企业经常面对行业细分领域的天花板,通过并购来丰富产品矩阵,几乎成为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对于众多创新公司来说,创新医疗器械取得产品注册证并上市后,痛点便逐渐从研发制造转向商业化。是否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搭建渠道,乃至付出更高昂的合规成本等,创始人往往面临决策焦虑。

一位参与座谈交流活动的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投资过程会更注重标的公司的商业化能力,关注其是否已获得产业方加持。如果有产业方投资人下注,项目会更容易商业化,未来产业方收购标的公司,财务投资人也多一条退出渠道。

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凸显

然而,在医疗器械行业的并购史中,也充满坎坷,被并购标的业绩未达预期,跨科室并购后整合难度大、协同效应未能发挥等,都可能导致并购的失败。

在此背景下,各类监管部门积极“牵线搭桥”,成为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的有力支撑。“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6家深市医疗器械龙头企业齐聚一堂,尤其还有4家外地企业专程赶赴现场。”北京经信局中小企业处相关负责人说。

上述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也表示,“希望交易所能多组织类似的培训交流活动”。

一直以来,深交所把支持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关键领域技术突破与战略布局,聚焦服务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产业整合。

第一财经统计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深市公司披露的67单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中,以横向并购、纵向并购等方式进行产业扩张整合交易37单,以剥离资产聚焦主业为目的的产业精简整合交易14单,合计占比超过75%,产业并购日渐成为主流,盲目跨界情况得到较大程度修正。

创业板注册生效的重组项目超过70%的收购资产集中于战略新兴产业,并呈现出国企专业化整合深入推进、民营企业精准补链强链等特点。

近年来,市场各板块并购重组认定标准和定价机制进一步完善,证监会先后发布延长发股类重组财务资料有效期、定向可转债重组规则等新规新政,市场化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为并购重组持续活跃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空间。

刚刚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等政策文件,强调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鼓励上市公司综合运用股份、现金、定向可转债等工具实施并购重组、注入优质资产,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同时,从严监管“借壳上市”和盲目跨界并购,坚决打击“炒壳”行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机制,营造更好的市场生态。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