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马立贤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校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线上教育成为高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并创新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满足高校对教育现代化的实际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引导多主体参与。“互联网+”时代,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推动多主体参与高校教学质量体系的建设。首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应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教学方法的意识,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学生应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善于利用各种在线学习资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再次,高校应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等校外机构的合作,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推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教学资源的共享,为高校教学质量体系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整合资源,建立网络平台。高校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网络平台为依托,构建创新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是整合多个平台。可将高校现有的学生系统、教师系统、教务系统、考评系统等系统平台进行整合,通过实现平台之间的对接和关联,打破信息孤岛,促进数据的流通和共享。二是明确平台规范和标准。通过规范平台使用规则、数据安全措施、权限管理等方面,来提高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三是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确保各平台之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四是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为学生提供学习进度跟踪和课程评价、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分享和教学方法交流支持等功能。五是实现信息互动。平台应设立互动交流模块,促进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角度多维,科学构建体系。如今,传统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需要从多个角度提高评价体系的科学性。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将他们从被评价的对象转变为评价体系构建的参与者;建立多维度评价指标。除了传统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等指标外,还应考虑教学方法的创新性、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学生的参与度等维度;积极邀请企业、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价;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发现教学中的潜在问题和优秀案例,为教学评价与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定期修订和完善评价指标和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总之,“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要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推动高校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作者单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本文系【基金项目】2022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质量分层分析框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编号:HIE220213〉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