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一个大事件,在海峡两岸不胫而走。这一事件就是马英九率台湾青年一行来到中国大陆地区访问,最让台湾民众感兴趣的就是4月2日马英九率队来访深圳比亚迪公司,了解比亚迪乃至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

在参访的过程中,马英九光看了仰望U8大秀360度原地自转,还亲自坐上驾驶座感受电动车性能、转动方向盘,还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内外销比例,充电可以跑多久,比亚迪在大陆是不是第一等问题。在听到比亚迪有关负责人介绍称不仅在国内已“遥遥领先”,全球销量也已第一时,马英九继续关心追问现在有没有竞争对手?比亚迪副总裁王杰说,最大竞争对手是特斯拉。马英九询问,需要几年才会被赶上?宋主任表示,“有信心一直保持第一”

那么为什么马英九要参访比亚迪公司呢?

实际上比亚迪这一汽车品牌,在台湾地区已经存在多年,深度渗透到2300万台湾人民的生活当中。因为目前台湾很多城市的电动巴士都采用的是比亚迪的产品,大部分老百姓已经耳熟能详,对比亚迪电动巴士的性能也有所体会和了解。

而且这两年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获得了更多台湾年轻人的注意。众所周知的是,台湾地区是无法从大陆地区整车进口,一般而言只能采用CKD的合作形式进入台湾地区,而且关税较高。

这两年每当比亚迪有新车发布之后,都会引起台湾媒体的争相报道,因为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设计新颖、科技创新满满,而且相比台湾所销售的车型更经济实惠。就以在大陆地区销售的元PLUS来说,按照台湾市场的行情,很多人预估在台湾地区销售的同类产品起步售价就在25万人民币左右,但是在大陆地区仅仅是不到12万元人民币。

大陆地区红海般的汽车市场,所激发出来的技术创新和价格竞争已经深深吸引了台湾人的关注,以至于台湾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呼声,希望能够直接进口大陆地区的整车。

为此,不久前台湾U-CAR网站上线了一个问卷调查系统,推出中国大陆车导入台湾大调查问卷。最终在3月14日至3月19日期间,总共5天的时间收集到多达2030位网友参与问卷,针对「中国大陆车导入台湾」的议题作出意见反馈。结果47%的网友希望引进比亚迪汽车。

由此可见比亚迪的乘用车虽然还没有进入台湾市场,已经建立了相当深厚的民间声誉。马英九先生的到访,可以说是因应台湾民间的呼吁,通过参访比亚迪,向两岸传递融合发展、贸易更加顺畅互通的态度。

同时深圳作为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最活跃的城市,马英九的到访显然也有深意,马英九在深圳先后参观了腾讯公司、大疆公司和比亚迪公司,这三家公司都是各自所在行业的佼佼者,其中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龙头,已经成为了中国汽车在世界形象代言人,比亚迪不仅是深圳的名片,更是代表着中国制造、中国创新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比亚迪之所以能够获得台湾媒体和台湾老百姓的喜爱,本质上还是因为比亚迪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从比亚迪公司在2003年买下秦川汽车之后,孜孜不倦开发新能源汽车、一点一滴打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立了11大研究院,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4万项,获得授权专利超2.8万项,先后推出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云辇系统、DMO超级混动越野平台等颠覆性技术,至今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超过700万辆,夯实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地位。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成功并非国人的吹嘘,而是获得了全球性的市场认可度。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经出口到欧洲、澳洲、东南亚、拉丁美洲、非洲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所销售的车型在欧洲和澳洲全部都拿到了五星级的碰撞成绩,并且还收获了消费者的口碑,原因在于经济性高、品质高。根据统计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2023年的出口量就超过了24万辆,刚刚过去的3月份出口量超过了3.8万辆。

另外,这两年来,比亚迪旗下设立多品牌,面向不同需求市场推出多种汽车类型,而且匹配上各种最新研发的技术,大大提升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销量。比如仰望U8的出现,直接将比亚迪拉进硬派越野战场,3月份的销量就超过了1000台,至今交付量超过了5000台。比如海洋网系的海鸥、海豚、海豹,通过不同的市场定位和价格设定,极大地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可获得性,为汽车消费市场注入了活力。

当然这背后跟比亚迪的实力是分不开的,比亚迪集团的产业其实不仅仅包括汽车,电子代工也是其中庞大的业务板块,另外还有多个汽车零件产业链相关企业,这些企业所招聘的研发人员已经超过了10.28万人,员工总数超过了70万人,一跃成为中国员工最多的民营企业。2023年比亚迪整个公司的净利润就超过了300亿元,研发费用达到395.7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2.15%,在已经披露2023年年报的A股公司中排名第一。

相信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进入台湾市场的时间,正在来临。已知的是比亚迪已经在台湾注册了多个商标,或许接下来会以从泰国进口的形式,或者CKD的形式,在台湾销售新能源乘用车,届时良好的产品、经济实惠的价格,将会让台湾消费者乃至台湾汽车市场受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