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银行经营的压舱石,零售业务历经市场风雨洗礼后,沉浮之势几何?

近年来,各家银行持续加码零售业务布局,零售对营收、利润的贡献度逐步攀升,尤其是以“零售之王”招商银行和“零售黑马”平安银行为盛。依靠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广泛的网点优势,国有大行在AUM、营业收入、利润等零售指标上遥遥领先;股份行在AUM增速、AUM结构方面更胜一筹。

2023年,一向被看作是零售银行标杆的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受挫。其中,招商银行税前利润贡献度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净利润下降72%,净利润贡献度从43.6%大幅下滑到11.90%,其原因在于资产质量下滑。

面对净息差收缩、资产质量承压的复杂环境,银行发力零售业务还灵吗?我们选取已披露2023年年报的六家国有大行和六家股份行,从零售AUM规模、AUM增速、AUM结构,以及零售经营业绩(营收、利润、不良率)等角度进行了全方位观察。零售AUM规模:工行稳居第一,10万亿以下梯队差异大

零售AUM可以反映出银行业务的规模与效益,抓住零售AUM,就能抓住零售转型的关键。以零售AUM规模来看,12家银行分为三个梯队,即20万亿以上、10万亿-20万亿、10万亿以下,不同梯队的差距较大。其中,工商银行以20.71万亿的零售规模继续蝉联榜首,农业银行以20.29万亿紧随其后。

2019年,工商银行提出全面启动“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后又从“做业务”向“做客户”转变,构建财富管理、消费金融、支付结算、账户管理服务新生态。时隔四年,“深化第一个人金融银行”已成为工商银行四大战略重点之一。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表示,“去年以来,工行深入推进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落地实施,个人金融业务经营取得了良好成效。”

数据显示,工商银行个人客户个人客户7.40亿户,比上年末增加1980万户。个人金融资产总额20.71万亿元,其中,个人存款165655.68亿元,增加20202.62亿元,增长13.9%;个人存款占个人金融资产总额比例为79.99%。个人贷款86,536.21亿元,增加4,189.96亿元,增长5.1%。代理销售基金4197亿元,代理销售国债522亿元,代理销售个人保险974亿元。

第二梯队(10万亿-20万亿)有4家银行,分别是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对应的零售AUM规模为18.5万亿、15.23万亿、14.29万亿、13.32万亿。

与前两个梯队相比,第三梯队(10万亿以下)零售AUM规模出现断层式下降。除交通银行外,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均在5万亿以下。其中,交通银行零售AUM以8.23%的增速突破5万亿。

对比去年的排名,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出现了一些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兴业银行零售AUM规模跨过中信银行、平安银行,一跃成为股份行中仅次于“零售之王”招商银行的存在。2023年,兴业银行零售AUM规模从3.37万亿增长到4.79万亿,增速高达42.14%。

值得一提的是,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是第三梯队中唯二的零售AUM规模在3万亿以下的银行。其中,民生银行以2.74万亿的微弱优势,赶超了光大银行的2.72万亿。

零售AUM增速:兴业42.14%遥遥领先,5家银行超10%

加码零售金融,已成大势,从零售AUM增速便可窥得一二。2023年12家银行均保持在8%以上,其中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工商银行等5家银行增速超过10%,对应的增速分别是42.14%、24.74%、12.42%、12.37%、10.99%。

兴业银行零售AUM增速42.14%,远超于其他银行,总规模逼近5万亿。2023年,兴业银行零售客户增长超过2000 万、开启亿户时代。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在2023年年报致辞中表示,“(2024年)将发展零售业务作为当务之急。”在业绩发布会上,兴业银行一众高管对未来发展零售业务提出了诸多规划。

例如,在组织架构、经营体制、区域+行业等方面进一步发力,做大产业金融。同时,提升零售业务占比,使业务板块更加均衡;将把整个财富银行的提升作为零售业务三大策略之首,重点做好协同服务、创造价值、提升营收贡献三方面工作。

2023年,兴业银行零售财富金融资产余额(含三方存管市值)占比64.86%。实现零售财富中间业务收入 54.99 亿元,同比增长 2.13%,其中代理类及其他中间业务收入 32.87 亿元,同比增长 11.79%,保险中间业务收入 14.99 亿元,同比增长 92%。兴业银行副行长张旻表示,“去年我们的零售财富中收同比实现了正增长,今年将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力量,争取整个收入突破60亿元,其中代理类中收保持10%以上的增速。”

其余六家银行增速集中8%~10%区间内。中国银行、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增速分别为9.92%、9.88%、9.65%、8.82%、8.44%、8.23%。

展望未来,各家银行未来仍看好零售业务发展,并计划加大投入。光大银行副行长齐晔说,“客户经营已经成为零售业绩增长新动力,光大银行已经构建起分层分群、数据驱动、渠道协调经营体系。未来光大银行还计划在零售的组织架构上做相应调整,为后续养老金融的发展提供保障。”

中国银行副行长也张毅表示,“零售贷款是中国银行整个贷款投放中收益率高、资本占用少、风险成本低的贷款品种,中国银行将进一步加大这方面信贷资源的配置力度,并盘活低效存量的信贷资源。”

零售AUM构成:国有行存款为主,股份行发力非存业务

从各家年报来看,零售AUM涵盖向个人客户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一般包含了零售存款、贷款、银行卡业务、私人银行、财富管理及各类个人中间业务等。

一般来说,个人存款占据了零售AUM的绝大部分比例,但非存款AUM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有人把非存款零售AUM被认为是零售业务的试金石。一方面,储蓄的市场竞争格局不易打破;另一方面,理财业务不仅能迅速做大零售AUM,效益上相比于硬拼储蓄更高,且理财还可能利好储蓄。

目前,共有5家银行个人存款超过10万亿。农业银行是12家银行中拥有个人存款额(17.11万亿)最多的,其后依次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中国银行,个人存款额分别是16.57万亿、14.87万亿、12.50万亿、10.69万亿。

从结构上看,不同银行零售AUM的构成比重不尽相同。可以明显看到,国有大行个人存款占比更高,股份行在非存款等业务方面做得更好。

六家个人存款占比零售AUM超过60%的银行均为国有大行,这也说明大行零售AUM以存款为主。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占比在80%以上,分别是84.33%、82.04%、80.35%;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占比分别是79.99%、74.74%、67.14%。

光大银行和民生银行的个人存款占零售AUM的比重接近,分别是44.06%、44.02%,两家银行在AUM规模上也不相上下。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的个人存款占零售AUM比重为34.57%、29.96%、28.39%。

招商银行个人存款占零售AUM比重为26.24%,在12家上市银行中最低;非存款零售AUM占比超70%,主要得益于代销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保险等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截至2023年年末,招商银行零售客户总数达1.97亿户,较上年末增长7.07%;零售AUM余额13.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88%;零售客户存款余额达3.3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13%;零售贷款余额达3.3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49%;零售理财产品余额3.5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1%。

零售经营业绩:营收贡献度大多超40%,招行、平安业务受挫

从零售营业收入的角度看,建设银行以3814.42亿元的成绩位列第一,其后依次是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可以发现,7家银行零售营收上千亿中,除招商银行外均为国有大行。

建设银行与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的营收相近,竞争激烈。其中,农业银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为3645.59万亿,工商银行为3329.64万亿。相较于去年,中国银行和邮储银行依然处于相近水平,但差距有所扩大,具体数据分别是2715.76万亿,2497.15万亿,对应的增速是11.03%、6.33%。

但从零售业务对营收的贡献度分析,12家银行大部分在40%以上。其中,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农业银行表现更为突出,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占整体营收的比例为72.91%、61.85%、58.40%、52.50%,占据了银行营收的大壁江山。

零售利润方面,前四名与零售营业收入排名一致。建设银行以1948.97亿元居首,农业银行1930.05亿元次之,工商银行1504.74亿元位居第三,中国银行为1409.25亿元。从利润占比看,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零售利润贡献过半,招商银行超过55%。建设银行为50.05%。

从资产质量方面考察,部分银行的零售金融资产不良率虽有所抬升,但仍然是较为不错的优质资产。其中,6家银行个人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分别是浙商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不良贷款有所下降,招商银行与上一年持平。

在10家披露个人不良贷款率的银行中,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5家银行低于1%,分别是0.89%、0.81%、0.73%、0.7%、0.66%。另外5家银行个人不良贷款率也均在2%以内,浙商银行最高为1.91%,其次是民生银行1.52%、兴业银行1.42%、平安银行1.37%、中信银行1.21%、邮储银行1.12%。

值得关注的是,“新零售之王”平安银行在2023年遭遇滑铁卢,零售业务净利润下降72%,净利润贡献度从43.6%大幅下滑到11.90%。究其原因,根本还是在于资产质量。平安银行在其年报中解释称,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减值损失前营业利润均保持稳健,但国内经济仍在逐步 恢复和回稳,部分个人客户还款能力继续承压,本行加大零售资产核销及拨备计提力度,导致零售业务净利润同比下降。

平安银行行长副行长张朝辉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即使是这几年的变化和发展,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占整个的银行营业收入都是高于50%,所以后续的零售业务做强的核心战略不会动摇”。对于后续零售业务的打法,他表示:一方面是要控制好风险,优化风险等成本;另一方面要与其他银行差异化竞争,可能更多依附于集团综合金融优势,打造渠道优势。

“零售之王”招商银行的零售利润贡献度同样有所下降。2023年,招商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999.13亿元,同比增长6.09%,占整体税前利润的56.57%,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在业绩发布会上,招商银行行长王良表示“目前,中国的零售银行业务仍然具有巨大的市场和机遇。将坚持零售金融战略主体地位不动摇,巩固和扩大体系化优势。”

(实习生林润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