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接近监管人士表示,在名义利率已持续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扣减通胀后的实际利率在一些特定时点偏高,属于“价格主导型的实际利率上升”,从趋势看,随着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物价总体上温和回升,未来实际利率总体会有所下降。 ]

[ 3月贷款新增3.09万亿元,一季度新增9.4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高基数有所回落,但仍比2022年同期多增逾1万亿元。 ]

2024年一季度金融数据出炉,贷款总量稳定增长、新增信贷均衡投放。

4月12日,央行发布最新金融数据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也保持较高水平。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90.32万亿元,同比增长8.7%,一季度累计新增12.9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61万亿元,但仍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广义货币(M2)余额304.80万亿元,同比增长8.3%;狭义货币(M1)余额68.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

信贷均衡投放初步显现

3月贷款新增3.09万亿元,一季度新增9.4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高基数有所回落,但仍比2022年同期多增逾1万亿元。

市场分析专家认为,贷款同比波动主要是基数影响,去年一季度银行“开门红”冲高较多,对后三个季度造成一定透支。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注重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均衡投放,避免资金沉淀空转,为可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留有后劲。

社会融资规模保持相对高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数据显示,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7%,较前两个月略有下行,但仍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

专家分析,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之所以下行,既有部分储备项目贷款合理后移发放的因素,也有政府发债进度偏慢的影响。从全年看,新发行政府债券总规模预计接近9万亿元,新增贷款也将保持在合理水平,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仍有支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稳固。

金融总量增速高位适度回落是合理和正常的。另有研究表明,信贷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已发生变化,并非贷款越多,经济就增长越快,融资环境松紧适度、信贷结构优化、节奏平稳更有利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但各方面对高质量发展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之间还有认识的过程。“对企业运营仍按原来惯性考核、内部下指标。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向了实体经济,但部分企业主营业务不盈利而又存贷双增,不去生产经济,融资形成空转,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还挤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机会,并在宏观层面累积风险。”一位市场权威专家对记者说。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避免资金沉淀空转”。该专家表示,当前各方面都在加大力度防范资金空转,随着企业规范资金使用,融资总量增速可能会比以前低一些,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支撑力度反而更大。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充分有力

近期,市场对于M2总量突破300万亿元关注度升温。对此,一位业内权威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M2总量突破300万亿元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充分有力的。这与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的融资结构、经济发展阶段都有一定关系。

该人士分析,3月末,我国M2余额升至304万亿元,货币存量规模已经足够大,巨额的存量资金掌握在企业和居民手上,为促进投资、消费和整个宏观经济恢复向好奠定了基础。也要看到,金融总量的规模确实已经不小,随着经济恢复加快,结构转型升级,新动能进一步培育,存量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会显著提升,有利于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

该专家分析,由于2023年是疫情平稳转段的第一年,M2增速明显回升,导致基数较高。从剔除基数影响的两年平均增速看,2023年和2024年3月末M2平均增长了10.5%,高于2018年至2022年同期平均增速,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

实际上,M2增速和名义经济增速的匹配关系在逐步向正常年份回归。3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8.3%,小幅回落但仍与疫情前水平相当。

该专家进一步称,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M2从疫情应对的高增长状态适度回落,是合理和正常的。这反映出银行资产扩张,创造货币的行为在向着更稳健、均衡、可持续的轨道靠拢,也与经济回升向好背景下,资金周转循环趋于活化、沉淀空转有所缓解有关。

信贷投放有增有减

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带动下,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加快调整优化。

分部门看,一季度,住户贷款增加1.3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6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750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7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97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2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5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336亿元。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当前我国信贷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部分在增加,近年来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新动能贷款占比增加,相关贷款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快于全部贷款增速,贷款余额也在不断增长。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规模、占比和增速都在下降,一些高能耗、高污染和传统落后产能相关领域的信贷增长也受到一定的约束。总体看,信贷结构的调整趋势是好的。

实际利率边际上升有阶段性和结构性特征

此外,信贷资金价格和流向也有不少喜人亮点。从调研了解的部分主要大行数据看,一季度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降至3.7%左右,比去年同期进一步下行;考虑到从紧配置的一些领域利率相对较高,实际上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贷款利率下行更多。

从主要大行数据看,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同比增速大体保持在20%~30%,均快于全部贷款增速,金融资源对做好“五篇大文章”,促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持正在加速见效。

价格方面,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3月份新发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5%,比上月低1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22个基点。

不过,当前实际利率边际上升有阶段性和结构性特征。一般来说,实际利率是以名义利率扣减通胀计算,与物价关系密切。

一位接近监管人士表示,在名义利率已持续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扣减通胀后的实际利率在一些特定时点偏高,属于“价格主导型的实际利率上升”,从趋势看,随着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物价总体上温和回升,未来实际利率总体会有所下降。

上述专家认为,在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不同行业的融资利率和商品价格涨跌差异明显。如和房地产相关度较大的黑色金融建材等跌幅较大,有色金属原油、化纤等价格是上涨的。对于过剩产能行业和效率低的企业,产品竞争力不足,产品价格下行较快,这部分的行业企业金融资源从紧配置,实际利率高是有利于市场出清的。而对于新动能领域的行业产品价格稳定,名义利率下行较多,享受的实际利率是较低的。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通过价格变化配置资源,有利于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