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以及后来的北伐中,赵云一直是他最可靠的帮手,也是最听命令的名将。

并且赵云对诸葛亮每一次的决策都是最坚决的拥护者,并大力的支持诸葛亮的每一次谋划。

赵云足智多谋,勇敢善战,智与勇二者兼备,并且贤明而恃重,忠心赤胆且敢于直谏。

毕生功劳不比张飞关羽小,却行事低调,甘愿排在关张之后。

赵云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常胜将军,刘备称之“一身都是胆”,是刘备集团的重要支柱。

赵云生逢乱世,民众怨声载道,所以他心中有一个追求的目标,那就是成就一番大事。

赵云小时候非常喜欢练武,遇事非常冷静,且善于思考分析事情,他判断力强,可明辨是与非,善于思考后再行动,武功高却不斗狠。

出道后第一次投靠在袁绍帐下,发现袁绍非大才之人而转投公孙瓒,后又发现公孙瓒也非仁德之明主。

恰在此时,刘备援助陶谦抗击曹操攻打徐州,刘备便向公孙瓒借赵云一用,赵云与刘备一见如故,从此跟随刘备一起打天下。

之后赵云忠心事主,受到了刘备和诸葛亮的重用,一直到去世。

公元208年,曹操收降刘表之子刘琮,曹操没有耗费一兵一卒得到了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荆州。

随后又大败刘备,在当阳刘备与两位夫人和阿斗失散。

此时,赵云为了找回夫人和阿斗,毅然决然的调转了马头,杀回曹操的大军之中,在曹营百万大军中一通乱杀,上演了三国中著名的"长坂坡之战"。

赵云在曹军中来了个七进七出,胸前怀抱阿斗、还要保护刘备的夫人,和众多敌将来往厮杀,却如入无人之境。

最终赵云砍倒了曹军中大旗两面、夺槊三条、神剑一柄,杀伤曹军名将五十余员、士兵更是不计其数。

所以后来曾有诗赞美: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幼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赵云这种赤胆忠心、忠贞不渝、披肝沥胆的拼杀精神,深得刘备和蜀军敬佩。

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后,蜀军能打的三员大将中也只有赵云能够支持诸葛亮的谋划。

关羽心中只有大哥刘备,只听大哥的吩咐,任何人他都不放在眼里。

张飞性格张扬且易怒,让人难于掌控。

只有赵云沉稳,和善,忠实,无论是谁只要说得对他就会听。

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战是新野,从排兵布阵的过程来看,关羽张飞都不服从诸葛亮,只有靠赵云来部署。

赤壁之战前,诸葛亮与东吴秘密会晤,在回荆州时唯独派赵云接应。

庞统死后,刘备急派诸葛亮入川,又是派赵云一起入成都。

曹丕去世后,诸葛亮决定平定南中叛乱,再一次派赵云为前锋。

诸葛亮早期北伐,每一次都是委任赵云为主将,从诸葛亮北伐的过程来看,赵云是最坚决的拥护者和支持者。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蜀汉的将领中,诸葛亮最喜爱和信任的是赵云。

建安十七年,刘备欲夺取益州,此时孙权和大臣密谋,派其手下周善到荆州接回其妹孙尚香,并打算让孙尚香把刘禅一起带回作为人质,以便和刘备交换荆州。

赵云得到消息后,立刻带部将追赶,在局面危险之际独自跳上敌船,杀了阻止的周善并夺回小主人,赵云的这一举动粉碎了孙权的阴谋,再次为刘备立下了大功。

公元215年,曹操起兵二十万打算平定汉中,曹军把粮草运到北山之下,聚积成堆,大将黄忠认为敌粮可取,便引兵前去,但是到了两个人约定的时间还没有回来。

于是赵云不放心,便带了少数骑兵出营接应,正碰上曹军围困黄忠,赵云见势不妙,骤马举枪迎敌便战,连斩数将,如入无人之地。

曹军遭赵云左冲右突,阵势大乱,趁机赵云拉大将黄忠上了自己的马,单枪匹马杀出重围。

靠近营寨时,赵云又发现自己的手下张著被曹军围困,随后又杀入敌营,救出张著杀出重围。

敌军紧随其后,当时的沔阳长张翼见曹军紧追而来,建议让军士关门来阻挡曹军。

然而,赵云不同意,非但不让军士不关门,随后命令军士打开军营大门,让所有部将偃旗息鼓。

刹那间,曹操大军便到了军营前,只见营门大开,不见旌旗,不闻金鼓,怕中埋伏,打算退兵。

曹军刚调转马头,只见赵云突然一声命令,军营中部将万箭齐射,随后战鼓响号角鸣。

曹军惊险过度,将士之间互相踩踏,一直延续到汉水边,至此导致溺水而死的将士有很多。

第二天,当刘备视察赵云军营时评价说:子龙一身是胆也,军士更加佩服赵云了,从此被称为”虎威将军”。

赵云是三国时代一位特殊的历史人物,也是轰动一时的一代战将,其勇猛不在关羽张飞之下,常存仁义之心,对部下的宽容和照顾远非他人能比。

其谋略又不亚于关羽,性格又虚心礼让,小心谨慎,又非恃才傲物之人。

赵云身经百战,勇贯三军,需要谨慎的时候又能考虑周密,打了胜仗不骄傲,打了败仗不抱怨而能分析其原因。

最值得学习和赞扬的一面是,当失败时,赵云凭借其手段稳定局势,可把因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

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开始了第一次北伐,蜀军直取眉县并攻取汉中,第一次北伐就取得了巨大胜利。

因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建议而采用山上扎营,被魏将张郃打败,丢失了街亭这个战略要地,使蜀军处于被曹军清剿的局面。

而此时赵云率领所部,兵力极其单薄,与魏军对比寡不敌众,在败局已定的局面下,赵云命令部队营造出步步为营且战且退的姿态,不给魏军占一点便宜,最后安全的把蜀军撤回汉中。

在这场战斗中,赵云并无责任,他却自请降职,被贬为镇军将军,展现出作为军人的风范。

战场上,赵云叱咤风云,赫赫战功彪炳史册,而生活中的赵云,遇事不苟,公正忠诚,谨慎用权,并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

尤其赵云要做到在其位谋其政,恪尽职守,用尽心思,出于一片公忠体国之心,见识又与众不同,方方面面表现的非常中肯。

公元223年,赵云去世,蜀汉后主刘禅尊臣子建议赐赵云谥号为“顺平侯”,又因赵云生前四处征战,屡立战功且没有败绩,民间又把赵云称之为“常胜将军”。

现在用一首诗来形容“常胜将军”传奇的一生: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