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毕节日报

莎士比亚曾经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周末走进县城图书馆,里面看书的人不少,大家都安安静静的,没有喧闹,没有嘈杂。

一路走来,我对读书这事儿,感悟颇多。上小学时,除了课本,能读的课外书很少,那时学校没有图书室,也没有阅览室。

上初中后,除了课本,终于能在学校的图书室借阅课外书了,但学校图书室的藏书不多,借阅时间也短,有时想借的书也借不到。于是同学就相互借书看,争来争去,总是轮不到。语文老师常说:“多读课外书,特别读名著,对写作有帮助。”经老师点拨后,特别想看四大名著,但难得借到,能借到的是一些不多的小说、杂志和一些图画书,比如《铁道游击队》《高山下的花环》等。那时确实缺书,只要是能借着的课外书,不管什么内容,我都喜欢看,往往还会把借到的书一鼓作气看完,生怕被书的主人提前拿回去。读书,让我知道了“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等道理。

读书对写作文确实很有帮助,曾经写的作文由于有进步,被班主任老师拿在班上范读,对自己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鞭策,至今记忆深刻。

初中时,有一年暑假,我去赶集,把背去的苞谷卖完后,买了一本小说回来看,小说名叫《狐踪狼迹》,里面的一位老刑警,不管侦破案子多繁忙,每天都要挤时间写日记,几十年如一日。这种坚持深深地触动了我,于是也学着那位老刑警,开始写日记,这一写,我也写了几十年。确切地说,从1989年开始写至今,已经写了35年了。

读中专时,有哲学课。上课时,老师讲他在西南民族学院(现西南民族大学)读书的四年期间,在图书馆和阅览室看了几万册的书。他上哲学课从来不带教案,直接背着两只手来,滔滔不绝,讲得很精彩,一节课不知不觉就结束了,同学们放学后意犹未尽。受这位老师的影响,在读中专时,只要有时间,我都往图书馆和阅览室跑,到图书馆借书,到阅览室看书。日积月累,看了不少书,也学到不少知识。

毕业参加工作领工资后,不管在哪里遇见书店,只要有时间,都会进去看看有没有想看的书,若真遇到心仪的,我也舍得花钱买回,家里的书便多了起来。现在买书更方便,直接在网上订购便是,我曾短时间内在网上购买了上千元的书,连续好几天,收到的包裹都是书。买的书,有些及时看完了,有些书却放了很久都没读完,效率并没有过去高。

“书非借不能读”,于是我到县图书馆办了一张借书证,不时就去县图书馆借书看。借书的时候常常遇见很多年轻人在图书馆安静看书,这些年轻人,有的是备考工作,有的备考研究生,有的则是为了拓宽知识面,享受阅读的乐趣,年轻人的朝气与沉稳在这里有了和谐的展现。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好的阅读习惯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