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鹏飞滨州报道通讯员张志刚张青青

“大爷,你这个血压太高了,应该服用降压药了,这个药一天一次,一次一片,每天早上要按时吃。”“血糖又高了,是不是又喝酒了,平时要少喝酒。”在滨城区秦皇台乡秦台耿村卫生室,每天来这里看病的、过路的、闲聊的,人们经常聚在此。卫生室在村头,是三间平房,里面不仅整洁明亮,还有村民最信赖的村医——耿卫华。

今年47岁的耿卫华是土生土长的秦台耿人,1997年,卫校毕业后,开始了他的行医路,至今已有28年。

耿卫华所在的卫生室守护着附近四个村两千多人的健康。“接触的都是本乡本土的老百姓,乡里乡亲的,很多从小看着自己长大,就像是一家人。”在耿卫华心里,早已把村民当成了“心上人”。

耿卫华深知当村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细心,来这看病的基本都是附近上了年纪的老人,谁有过什么疾病史、对什么药过敏、身体状况如何,他把每个村民的健康档案都装在了心里。

坐诊、治疗、配药、问诊……这是耿卫华的日常。

平时,他比村民自己还要关注他们的健康。村里有很多独居老人,大部分都有基础疾病,子女在外上班,不能及时关照,耿卫华为每位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老人记忆力不好,他就反复提醒,避免他们忘吃药、少吃药或吃错药,在他的心里都有本“台账”。

“这几年真是多亏了耿大夫,家里老人行动不便,我们也照顾不过来,隔三差五来家里给老人检查,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说起耿卫华,村民们赞不绝口。

73岁的村民耿延良,两个孩子都不在身边,每次遇到什么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给耿卫华打电话。“那是2021年春,我骑电车摔断了腿,还有一次是去年的冬天,晚上突然得了脑溢血,都是给卫华打的电话,把送到医院,他是我的救命恩人,没有他,我恐怕已经不在了。”老人激动地说。

“老人生病了,来到诊所这先叫我看看,如果这病能看了,尽量给老人看了,实在看不了,就转诊到上级医院,有时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就会陪同去看病。”耿卫华轻描淡写地说。

在村民眼里,耿卫华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只要村民有啥需求,耿卫华更是随叫随到。耿卫华的手机从不关机,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在他的生活中,每天没有上下班之分,看病随到随诊,出诊随叫随去。无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随时都要投入工作。有时刚端起饭碗,病人就来了,他立刻放下,先看病再说。半夜里,即使是在睡梦中,他的耳朵也是竖着的,一听到敲门声,马上就会惊醒,然后穿好衣服去开门接诊。

为了提升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群众,耿卫华在工作之余,仍然坚持学习,先后进修了大专和本科学历,并考取了执业医师和执业药师证书。提到耿卫华,同事们都连连竖起大拇指。从青葱少年到年近半百,耿卫华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了近30年。不管是过去泥泞的小路,还是现在平坦的水泥路,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2003年,耿卫华光荣地成为一名党员,他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就是这样风里来、雨里去,带着泥土气的为民服务,铺就了一条又宽又长的民心路。至今,耿卫华累计门诊3万余人次,上门服务4000余人次,建立健康档案万余份。

耿卫华的坚守,得到了村民的认可,连续三届当选村党支部委员。他先后荣获滨城区十佳乡村医生和滨州市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

村医工作不仅累、待遇差,许多人不愿干。“虽然岗位很普通,但我觉得很幸福,父老乡亲的认可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我还将继续扎根在农村医疗卫生这片最基层的沃土里,为村民的健康尽心尽力服务!”耿卫华坚定地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