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逐梦苍穹

南京高校持续发力

▲南航航天馆。 学校供图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 王怀艳

通讯员 曹佳音 金慧敏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一幕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记者了解到,我国航天史上的众多高光时刻,“南京高校力量”都在持续发力。

助力“长征”发射、守护“神舟”飞天、保障“天宫”巡天……记者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了解到,在神舟系列飞船发射任务中,采用了很多南航高精尖的科研成果。

南航科研团队参与研制“水下机械臂及其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逼真地模拟了空间站出舱活动的机械臂转运以及定点作业支持工况,是出舱活动任务工程实验验证和航天员训练的重要保障;南航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降落伞气动减速技术研究,为神舟飞船降落伞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为神舟飞船大型降落伞优化试验评估方法提供了重要指导。

在“神舟”飞天中,南航科研团队承担了一系列课题。南航科研团队承担了《新一代载人火箭贮箱焊接变形控制研究》相关课题,突破航天铝合金大尺寸复杂结构焊接过程形性精准调控技术,助力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

为了减少航天器对接过程中会产生的震动和撞击,南航科研团队研发了一套电磁阻尼器高低温测试系统,测试空间环境下电磁阻尼器的阻尼特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该测试系统目前已经应用到多个神舟系列飞船任务中。

南京理工大学在助力“航天”事业中也迸发出强大动能。2015年南理工自主研制的首颗微纳卫星“南理工一号”立方星成功发射;2018年南理工参与设计、研制的“淮安号”恩来星发射升空;2021年南理工自主研制的“田园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该校科研团队还颠覆传统,让卫星越来越轻。

记者了解到,南理工一批航空航天相关的关键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商业航天。2024年,作为新增长引擎之一,“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微纳卫星在商业航天方面有着极其宽阔的发展前景,也是南理工人科研攻坚的方向。当前,学校微纳卫星研究中心已有一些新技术被运用于商业航天。南理工微纳卫星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翔介绍,学校新一代微纳卫星平台技术、智能遥感、星座组网控制、固体推进技术等一批新技术正被应用于商业航天。他举例,微纳卫星搭载的SAR技术(SAR为合成孔径雷达),可监测城市更新、农田状态、森林覆盖等信息,为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领域提供决策支持。

“南京号”是由南京高职校研制的网红卫星,也引发公众关注。记者从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获悉,全国首颗由高职院校师生牵头研制的科普卫星,也是首颗以“南京”命名的卫星——由南机电牵头研制“南京号”八一08星自1月17日搭载天舟七号升空后,目前正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在轨稳定运行,等待释放。

南机电卫星工程指挥办主任王国珍介绍,卫星的释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会根据卫星轨道条件等因素,同时还要与空间站、飞船等其他航天器的协同,统筹部署卫星释放时机。“大概到年中的时候,具体释放时间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安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