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包头日报

■短评

让金融“活水”滋润乡村振兴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命脉,在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信贷资金不足、贷款渠道单一、融资成本较高等“痛点”“卡点”问题,我市不断创新农村资源资产登记制度,首次推出农业设施所有权登记证制度。

同时,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熟悉农业、扎根农村、了解农民的金融复合型人才,有效带动城乡发展,吸引资金回流,加强信息技术合作。

如今,我市农业部门联合各地区与金融机构共同打造“金融副村长”模式,成为破局“三农”金融发展水平不高、制约“三农三牧”和乡村振兴推进的有力、有效手段之一。同时与农村资源资产登记制度二者有机结合,将进一步推动金融资源下沉,畅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金融产品、服务、平台都能以最通俗、最直接的方式走进田间地头。“连通千村万户、纵横良田阡陌”的“金融水利工程”,健全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金融副镇长”“金融副村长”绝不是一个头衔,服务也绝不仅仅是做文章、走过场,而一定是要出实招、见实效。作为政府、金融机构与农牧民间“官方认证”的桥梁纽带,“金融副镇长”“金融副村长”肩上的责任也将越来越重。评价工作干的好坏,不仅要看他们能给老百姓带来多少正收益,更要看他们是否切实发挥好“金融副镇长”“金融副村长”联络员、宣传员、打假员的作用。对此,我市正在制定优化选聘推荐流程,推出正向激励机制,制定考评办法,以机制保障服务。

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适用于农牧业企业、种植养殖户、合作社发展的金融创新产品,并积累值得推广复制的内生式、可持续的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模式,为全市“三农”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政策东风吹遍田野大地,金融“活水”滋润乡村振兴,包头正努力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得更加出彩,让农业越发有干头、农村越发有看头、农民越发有奔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