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阳泉日报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乡村行·看振兴】

养好“致富鸡”脱贫村发展后劲足

4月23日上午10点多,连续捡了3个多小时鸡蛋的郊区西南舁乡雨下沟村村民高千明停下手里的活儿,拨通了“老顾客”——赵鹏飞的电话。“小赵,你要的30筐鸡蛋已经装好了,随时能来拉。”高千明说。

不一会儿,赵鹏飞就来到雨下沟村蛋鸡养殖基地,将打包好的鸡蛋装车。“我在桃林沟果蔬交易市场经营着一家西南舁农副产品直销店,卖的都是西南舁乡的土特产。去年我们和雨下沟村正式合作后,这里的鸡蛋就成了我们店的畅销产品,需求量最大的时候我们一天来拉3趟鸡蛋。”赵鹏飞一边装车一边说。

自从村里建起了蛋鸡养殖基地,像赵鹏飞一样的“老顾客”有很多。除了供应上门收购的客户,村里还会为附近的十几个经销点送货上门,鸡蛋基本能日产日销。“从2020年的1万只蛋鸡,到如今的4万只蛋鸡,这几年村里养殖基地的蛋鸡存栏数量增加了不少。去年,光销售鸡蛋一项,就带动村集体增收40多万元。现在,村民很支持壮大蛋鸡养殖产业。有了产业支撑,我们村脱贫后的长远发展才能后劲更足。”雨下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建亮说。

“想要养殖蛋鸡见效益,没有捷径,一靠科学强管理,二靠新鲜闯市场。”提起蛋鸡养殖基地稳步拓宽市场的秘诀,高建亮分享着自己的见解。说着,他穿上一次性塑料工衣,戴好帽子和口罩,进入鸡舍。依托智能化设备,鸡舍能实现喂料喂水、控温调湿、鸡蛋收集、粪便清理全程自动化。

“咱这儿的鸡吃的是我们外购的配比均衡的‘营养餐’,喝的是触碰出水的‘滴灌水’。”高千明介绍。说完,他按动按钮演示起来。不一会儿,鸡舍外部料塔中盛放的饲料就通过自动设备传输到每排鸡笼的料槽里。高千明说,根据蛋鸡不同的生长阶段,每排料槽里的料量是统一设定的,如果料量低于设定的最低值,设备就会提醒工人按动按钮补加饲料。蛋鸡用喙轻啄自动化出水装置,就能喝到水。蛋鸡喝完水后,出水口会自动关闭,能避免饮用水污染和浪费。

智能化设备和科学化管理,不仅让这里的海兰褐蛋鸡“吃喝不愁”、生活环境“宜居”,而且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每排鸡笼下方安装的鸡蛋收集装置,鸡蛋能自动集中到一起。高建亮说:“安上这套设备后,效率比以往人工捡蛋提升了几倍。工人只需要站在鸡蛋收集装置一旁,将传输履带上的鸡蛋捡到筐里就行,再也不用弯腰、登梯捡鸡蛋了。这段时间,基地每天的产蛋量保持在2500公斤左右,两三个工人就能完成捡蛋工作。装好的鲜鸡蛋,一般当天就会上市。这样能保证顾客吃到新鲜的鸡蛋。”(郭鑫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