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杭城一位小学老师连开15场幼小衔接讲座,家长们操心的事情五花八门

妈妈和爸爸都想管娃,该听谁的

杭州锦绣·育才中学附属学校从老师在讲座。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走进小学课堂。

杭州市听潮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在小学操场上奔跑。

这段时间,杭州锦绣·育才中学附属学校校长助理从辉忙着在多所幼儿园进行幼小衔接的教育分享,到本周已经进行了15场,几乎每场讲座结束,爸爸妈妈都会围到他身边,请教方方面面的教育问题。

明明还是幼儿园的“小豆芽”,眨眼就要背起书包上小学,进入幼升小关键期,家长的心情是兴奋、激动还是焦虑?幼小衔接该怎么做?

家长们的问题很多,还有人拉着老师追问:“我和孩子爸爸都特别喜欢教育孩子,到底该听谁的?”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的从老师,也被这些家长“卷”到了。

玩24点学会四则运算

不超前学≠啥都不学

“有一场分享,幼儿园老师提前收集了爸爸妈妈关心的问题,列了长长一串,有十五六个。”从老师发现,虽然大家的问题很多,但很多都是有共性的。比如他们很关心,幼小衔接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报培训班?要不要提前学小学的知识?

“每一场讲座我都会强调,不建议超前学。”从老师坦言,现在绝大多数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让孩子提前“抢跑”的也不少,实际教学中发现,这些孩子虽然有赢在起跑线的优势,但这样的优势并没有持续下去,尤其到了小学四年级之后,有些孩子在社会情感方面还会有一定欠缺,“这也不难理解,孩子在需要发展这个能力的时候去做题了。”

分享讲座时,从老师除了是一位有着十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身份,是一位四年级女儿和幼儿园大班儿子的爸爸。

讲座中,他也会分享儿女的教育经验,还会播放儿子玩游戏的视频,才幼儿园大班的儿子,已经会用加减乘除来算四张扑克牌的24点。

“很多家长会感叹,你叫我们不要学,自己儿子偷偷连乘除法都学会了。”从老师解释,不要超前学,不代表什么都不学,“乘法口诀是儿子主动要求背的,因为他发现只有掌握这项技能,才能在游戏中赢姐姐。”

相比填鸭式提前上课教学,从老师建议,在与孩子的日常相处中,父母大可以通过亲子游戏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比如玩魔方积木,其实就包含了立体几何的知识。”

月龄相差多≠能力相差多

培养习惯比学知识更重要

养育过孩子的妈妈都有一个感受,孩子天生就是有区别的。有的孩子爱上学,有的孩子一去上学就烦躁、焦急甚至哭闹;有的孩子活泼闹腾,学东西静不下心;有的孩子文静听话却不善于交朋友……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有一次与儿童心理学大师让·皮亚杰进行了一次关于儿童游戏本质的谈话,提到认识原子同认识儿童相比,不过是儿戏。”从老师理解并认同这句话,“儿童心理很复杂,同样的方式方法用到不同孩子身上,效果可能也是不一样的。”

在讲座结束后,围着从老师请教的妈妈中,常常会提到一个问题:“我家孩子心智成熟度不够,会影响他上学吗?”而一般提这个问题的妈妈,绝大多数养育的都是儿子。问题一出,旁边就会有好几个妈妈连连点头:“尤其上半年和下半年出生的孩子,月龄相差蛮多,孩子的各种能力都有差距,上了小学这种差距会不会被拉开?”

从老师和一起参与讲座的老师都会安慰家长们,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发现孩子的能力与月龄有太大关系。“说实话差别不大,尤其一二年级的知识还是比较浅显的,只要是符合规定的上学年龄,基本都能达到这个学习和接受能力。”

如果非要说有差别,一旁的体育老师补充,可能身体发育上,月龄小的孩子一开始会稍微偏弱一些。“但最终差别也是可以忽略不计,慢慢就会被拉平的。”

从老师说,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的老师一般会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来调整教学节奏。“知识传授是老师的事,只要来到学校,就要相信老师的能力。对于家长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这两件事的责任主体不能弄反了。”

小贴士

带娃逛商场

也有小诀窍

为了这几场讲座,从辉老师也没少下功夫,他希望通过讲座,让家长学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把手教,现学现用,回家实践起来,发现真管用或者挺有趣,那讲座就更有意义了。”

教学十多年里,从老师见证了从锦绣育才毕业出去的一批批优秀学生,从这些学子和他们父母身上,他也学到了很多经验。“讲座分享中,他想以这些过来人的经验,给现在的家长一点启发。”

谈到幼小衔接的问题,从老师现场教给了家长们一些好的学习和教育方法。

“比如费曼学习法,能用自己的话把学到的东西教给别人,通过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讨论、实践和传授给他人几个步骤,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知识的留存量;比如成长型思维的培养,具备这种思维的个人在面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能够坚持更久并秉持乐观的态度。”这些好的方法,也被运用在从老师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并且发现行之有效。

从老师建议,与其纠结幼小衔接怎么做,家长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比如让孩子学会等待,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让孩子的感受被认同,让他们多做点家务,培养他们坚毅的品质,养成阅读的习惯等等。

而这些方方面面,他也列举了很多有趣的案例。

“我带孩子逛商场,会定两条规矩,第一条是逛商场只能挑一件礼物,第二条是礼物第二天才能拆。”而唯一的例外,就是购买书籍,“这是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具备这项能力的孩子,往往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同时也让孩子知道,书是区别于其他礼物的。”

从老师也希望家长们能适当的“偷懒”。“哈佛大学一项持续40年的研究表明,做家务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更成功。父母扮演懒惰的角色,让孩子多付出,他们就能学会更爱自己的父母。”

好的学习方法从哪里来?从老师也推荐了几本书。比如《游戏力》《正面管教》《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等等,父母多学习,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