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两个“时间窗口”,让“港股白酒第一股”珍酒李渡的核心价值逻辑再获关注。

一是适逢业绩期财报密集披露,市场焦点回归验证基本面,白酒板块报表可以凸显业务韧性,珍酒李渡作为独特的行业样本,投资吸引力再次获得催化提升;二是珍酒李渡恰好迎来上市一周年,在多方瞩目下又一次站上价值创造新起点。

在此,笔者先提出一个核心观点:珍酒李渡是资本市场新秀,更是潜在的“明日之星”。

具体来看,可以沿着三条线索进行解读。

1)市场引领力

市场引领力是一个企业市场地位的直观体现。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即是具备先行启动行情,顺势带动板块乃至市场活跃度提升的能力。

2023年,港股受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整体走势疲软,寒意也从二级市场蔓延到IPO市场。在此背景下,珍酒李渡依然获得资金追捧,不仅夺得2023年港股IPO募资冠军,股价表现也持续跑赢大市,起到了显著的引领作用。

其中,2月以来,珍酒李渡累涨31.78%,远超同期恒生指数(13.99%)、恒生消费指数(22.51%)。具体到港股食饮板块,这一表现同样排名靠前,如果以百亿市值作为标准筛选,珍酒李渡能够排进前三,驱动实力可见一斑。

2)业绩支撑

前文提到,未来资本市场终将回归基本面验证,即依托业绩支撑。届时,珍酒李渡的市场引领力也有望进一步增强。

回顾2023年,珍酒李渡在行业调整的背景下再创佳绩,实现收入70.30亿元,同比增长20.10%;经调整净利润16.23亿元,同比增长35.50%;净利率与毛利率双增,现金流大幅改善。

同时,珍酒李渡旗下四大品牌均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高端化成效显著,相关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3.2%,体现出较高的业绩增长质量。

对比同行,这份业绩依旧亮眼。2023年,珍酒李渡的收入规模几乎比肩舍得酒业,超过迎驾贡酒;净利润增速处于行业前列,是收入50亿以上公司中最快的。对比规模相近的企业(舍得酒业、水井坊、迎驾贡酒),珍酒李渡整体呈现更快的业绩增速,特别是利润端。

展望未来,珍酒李渡优异业绩背后的相关战略红利仍将持续释放,包括品牌知名度提升、渠道秩序健康、管理团队领导力和执行力强劲、经营高效等带来的效能,有助其兑现业绩。

以渠道端为例,珍酒李渡发力推动精细化运营,通过建立良性的渠道秩序和价格体系以提升渠道周转和终端动销,做到与经销商互利共赢、共同成长,推动高质量扩张。

结合财报分析,2023年,珍酒李渡的经销商数目增长不到10%,但营收增加约20%,“人效比”显著提升。

3)成长属性

珍酒李渡的商业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和可拓展性,决定了其厚积薄发的长期成长属性,具备在资本市场上“大显身手”的实力。

从核心要点着手,这与其产能优势和扩张能力密不可分。

基酒产能对于白酒品牌,特别是高端酱酒品牌来说至关重要,可以为品牌建立竞争壁垒,从而转化为产品端的巨大竞争优势。相当于酒企核心业务的“护城河”。

近年来,珍酒李渡投入超百亿持续提升产能,预计2024年总产能将突破5.6万吨,其中酱香型占4.5万吨。其中,珍酒2023年优质基酒储存已达6.5万吨,投产4万吨,产能规模稳居贵州酱酒企业前三。

同时,珍酒李渡产地位于贵州、湖南、江西三省,珍酒也陆续开启石子铺厂区、赵家生态沟酿酒区、珍酒庄园、清溪沟酿酒基地、茅台镇双龙村酿酒基地和仁溪沟酿酒基地项目建设,依托产地优势形成产能协同。

此外,领先行业的市场扩张和推广策略,也为珍酒李渡带来增量机会。

珍酒李渡凭借渠道改革等措施驱动全国化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并瞄准国际市场。年初,珍酒产品已登陆中免旗下全球免税渠道。除了巩固渠道、产品,珍酒李渡还推行创新营销,采用沉浸式体验推广策略,使白酒产品能够与消费者建立并强化互动,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熟知及认可。

尽管资本市场趋势不断变化,底层要素仍集中在上述三个方面,珍酒李渡炼成“明日之星”只是时间问题。

届时,资本市场对于珍酒李渡的想象力也将充分打开。

未来,类比茅台、五粮液等对A股白酒板块、食饮板块乃至整个市场的意义,珍酒李渡在港股有望扮演相似的引领者角色,显现巨大价值。同时,港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偏多,且以外资为主。外资向来青睐白酒龙头股,作为港股市场上唯一的白酒标的,珍酒李渡也更容易赢得相关资金的信任票。

反观现实,珍酒李渡的市场表现与其行业地位尚未能充分匹配,明显被低估。

A股白酒龙头的市盈率普遍超过20倍,而珍酒李渡的市盈率仅为13.69倍。这一数据亦低于所有规模相近的企业,处于价值洼地。

当然,这与过去港股市场的流动性不足也有一定关系,众多港股上市公司遭遇了流动性折价。稍作延伸来看,这一形势有望迎来扭转契机:在政策端,近日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旨在推动两地市场一体化进程。

在这样的背景下,相信珍酒李渡终将迎来真正的价值重估,实现应有的龙头溢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