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刘军国

4月27日,“沈括智能教育天文台”在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正式启用。

在这个乡村里,有一群程序员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为孩子们建了一座可以观测到中国空间站的天文台。它将带着全国乡村的小朋友们“向天空出发”,摘天上的星星。

曹林和雷斌是杭州的两位程序员,在一次偶然的支教之旅中,他们被乡村孩子对航空航天知识的渴望深深打动了。他们意识到,乡村的航空航天科普教育需求迫切。于是,两人携手发起“向天空出发”公益项目,致力于将天文的奥秘带到每一个角落。

“航空航天的科普教育门槛比较高,对设备和老师都有一定要求。因此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以低成本、可复制、可持续的方式在乡村地区进行航空航天科普教育。”曹林说,“我觉得要服务更多的乡村小朋友需要一个固定的基地。建一个天文台的想法,就在脑子里冒了出来而且挥之不去。”

几年间,他们的足迹遍布浙江、山西、山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全国各地的20多个乡村。通过线下授课、网络直播等形式,这个团队在全国开展了超过50场科普公益活动。从探空火箭发射到国产大飞机直播,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打开了探索天空的大门,也因此被亲切地称为“火箭叔叔”。

2023年5月,曹林与队友雷斌正式发起了“沈括智能教育天文台”项目,在杭州市余杭区统战部、民主党派等支持下,乡村小学天文台的科普公益项目开始建设。该项目利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复杂的天文知识以简明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孩子们。

“选址要远离城市的光污染、空气能见度要高、地势也要高等,其次从设备安装维护等方面综合考虑,我们认为百丈镇是最合适的。”团队成员雷勇说。

这座智能化天文台是一个具备无线电教学、卫星云图接收、中国空间站及卫星高精度观测、行星成像、深空拍摄、流星监测等六大功能的智能化公益科普实践基地。孩子们只要简单地点点鼠标,就能观测到中国空间站、东方红卫星等中国航天的梦想之星,还能开展公众超新星搜索、流星观测等科普活动。

“这个天文台可以放五六套天文观测设备,通过伸缩结构,实现自动开合,相比圆顶天文台,成本更低。”团队成员赵培龙说。

与此同时,一项意义重大的合作在中国的东西两端悄然展开。沈括天文台与四川省泸定中学的渊源,始于一群志同道合的小朋友对中国空间站的好奇和探索精神。通过远程并机技术,天文台的观测成果得以实时共享给中西部偏远地区的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宇宙的浩瀚与神秘。

启动仪式的现场,还有一位特殊的嘉宾——为天文台特别定制的科普数字人“沈括老师”。在“沈括老师”的帮助下,全国的小朋友们可以进行远程的人机交互,不仅可以学习天文学的基本知识,还可以自己进行简单的天文观测活动。

2024年,百丈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还有一个目标,他们将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拍摄一张太阳系的全家福照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