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市二十六中太乙分校鸟瞰效果图。

智能实验室效果图。(首席记者 李明 翻拍)

徜徉在西安的大街小巷,一幢幢漂亮的校园建筑就像一处处优美的风景,让人真切感受到教育环境不断优化的喜人成果。一所所学校从“纸上蓝图”变为现代化校园的背后,是西安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为民实事”工作、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不懈努力。

居住在碑林区太乙路街道的陈伟云,最近的心情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明媚。她得知,家附近新建的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太乙分校,将会在今年秋季开学时投入使用,二十六中高二高三年级学生将在新校园读书。“我女儿现在读初中,很有希望考上二十六中,将来就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咧!”陈伟云说。

用心用情建设

把最好的“作品”给孩子们

二十六中太乙分校是在原太乙路中学旧址上新建的一所学校。4月25日,记者一走进项目工地,一幢造型现代时尚的“L”形大楼便映入眼帘。奶白、橙红、青灰三色相间的外立面色彩亮丽,散发着活泼的气息。

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建筑工人正进行教学综合楼外立面细节处理和室内装修收尾工作。偌大的工地上井井有条,丝毫不显杂乱。

在原太乙路中学工作了20多年的张宏社回忆道,老学校有两栋教学楼,使用年限已有58年。校舍楼宇老旧,操场出现多处裂缝,存在安全隐患。楼道仅有1.5米,学生活动受限。教室面积仅有50平方米,只能容纳约40名学生。教室没有多媒体黑板,用的仍是老旧投影仪,投到黑板上的字迹不甚清楚,设备还经常出现故障。

更让师生们头疼的是,学校依当时地势而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落差约有0.5米,每逢下大雨,操场就成了大水坑,教室里全是积水,还得用抽水泵抽水。

受各种因素影响,原太乙路中学的发展陷入窘境。学区内“小升初”学生纷纷出走,家长们舍近求远,想方设法要把孩子送到别处上初中;高中年级招生也出现困难,成为一所不受群众认可的薄弱校。

乘着西安市“名校+”改革的东风,2020年,碑林区委、区政府作出战略部署,将原太乙路中学加入二十六中“名校+”共同体,两校以“一长多校”方式,对管理、资源、教学、教师、学生等进行深度融合,学生统一编班,教师统一调配,当年太乙分校学区的“小升初”学生纷纷回流,这一举措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2021年,在把太乙分校的师生分流到二十六中本部和位于环城南路的分校后,拆迁和新建工作迅速启动。2022年7月完成所有报建手续,取得“施工许可证”。

“2022年8月,我们进场后全力施工。2023年10月,教学综合楼主体封顶,目前室内装修基本结束。”陕建八公司项目经理李启源说,教育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盼,施工中大家都很用心,希望把最好的“作品”给孩子们。

智能化与人性化并重

学生和家长满怀期待

在太乙分校执行校长王永红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作战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整个建设项目的情况、进度、每天的工作任务、每个环节的完成时间。

据了解,新建的教学综合楼地上6层、地下2层,地上有20间教室、16间部室,地下有学生餐厅、风雨操场、报告厅和停车场。

项目启动以来,王永红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地上。所有工作必须日日清,所有环节必须提前谋划好。在高标准严格执行下,整个工程没有发生过重复建设。

“我们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绿色校园、智慧校园。”王永红介绍称,学校硬件是高品质配置,每个教室都有智慧黑板、新风系统、中央空调、智慧照明设施、双机位录播系统、电子班牌、书包柜等。各类部室也是“高配”,建设有智能顶装理化生实验室,配有智能系统控制平台。

“新高考背景下,电子班牌对于学生选课走班提供了便利;智能实验室也能更好地适应新高考,助力课程改革。”王永红说,未来,师生在校工作、学习、生活将使用“一卡通”智慧管理系统,一张卡就可以实现签到、就餐、住宿等多种智能应用。

记者看到,项目建设中处处考虑到师生使用时的安全和便捷,采用新型环保材料石塑收口线,边角都是圆弧状,避免磕碰师生。据介绍,项目还从设计源头上节约成本,在为学生创造高品质学习条件的同时,也取消了不必要、不经济的设计内容,并在装修装饰方面,全部采用绿色环保的新材料和新工艺。

5月,使用ABS环保材料制成的课桌椅将采购完毕,设备招标、进场和安装调试工作将完成。6月,操场硬化、塑胶跑道布设将完成。7-8月,将进行收尾和环评工作,崭新的校园等待着它的“主人”。

对于秋季将建成投用的新校园,二十六中高中学生和家长们非常期待。高二年级家长雷同歌说,“二十六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区域名校,本部校园面积有限。孩子将来到太乙分校上学后,学习空间和硬件设施肯定会有一个大的提升。这件‘为民实事’,真是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持续扩容优质教育资源

让发展红利惠及每个家庭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每年年初,西安市政府都会以清单形式,列出市政府在改善市民教育医疗、衣食住行,提升城市环境,加快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民生实事,而教育总是位居最前列。

2024年“为民实事”提出,西安市将新建、改扩建公办和普惠幼儿园8所,新增学位2340个;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4所,新增学位2.1万个。

事实上,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让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红利”惠及每个家庭, 一直是近年来西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2019年10月,《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实施。

2020年秋季开学,195所新建、改扩建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9.4万个,是我市新建学校、新增学位最多的一年;

2021年秋季开学,143所新建、改扩建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3.04万个;

2022年是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秋季开学116所新建、改扩建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0.5万个;

2023年,我市学校建设持续发力,秋季开学26所新建、改扩建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3.3万个……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薄弱学校,蝶变焕新……我市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让中小学、幼儿园布局更加优化,学位得到有效保障,全市优质教育资源迅速增长;深入实施“名校+”工程,让每一所新学校从高起点出发,缩短发展成长期,力争办一所、优一所、强一所;努力挖掘、充分整合、填补短板、攻坚克难,突破优质资源扩容“瓶颈”难题,基础教育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不断缩小。

“高质量的教育、更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期盼。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这几年我亲眼见到过许多新建学校,看到了政府办好教育的决心和行动,也感受到西安教育的巨大发展。现在,西安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变得更加科学,我相信在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多方努力下,西安教育一定会越来越好!”市民余宏达的话,道出了众多西安人的心声。

(记者 王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