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周口日报

本报讯(记者 付永奇)“远看一张皮,近看四只蹄;前观胸膛宽,后观屁股齐……这是选择饲养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的架子牛标准!”昨日,在西华县大李庄乡刘庄行政村鹏发养殖场一牛棚边,市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农技科普专家团团长刘建中指着棚内成群的西门塔尔牛向养殖户袁丽娟详细传授选择育肥牛经验。

这是市科协组织农技科普专家团服务基层的一个场景。“参加这次农技服务的有市农业农村局和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的5名专家,其中赵庆枫和拜廷阳是博士,另3名也都是研究员,阵容很强大!”带队的市科协副主席柴新建告诉记者。

“健康的牛,背毛整齐光亮,毛短细密而伏贴……”实地观察牛群的状态、问询用料等情况后,赵庆枫等科普专家开始对袁丽娟“授课”。肉牛营养需求、饲草饲料配制、消毒防疫、日常保健、常见病防治……虽然只有一名“学生”,这个小课堂内容仍然丰富。专家们结合所学,理论联系实际,轮番给袁丽娟讲授常见养牛知识,还不时走进牛棚对牛“弹琴”和牛互动,开展“实践教学”。

“这些牛已饲养10个多月,准备最近出栏,但是价格不理想,我们对肉牛养殖缺少信心,请专家给俺指导。”袁丽娟是致富带头人,也是该村党支部书记,靠养牛起家的她向专家道出了心中的困惑。“养殖业都有周期性,有低谷也有高峰,目前养牛效益不好,是暂时的,根据国内外行情,预计很快就会好起来。现在架子牛、小母牛价格低,正是购进的好时候!”专家的话让袁丽娟豁然开朗。

“‘近看四只蹄’就是牛的四蹄要圆大,色黑有光,蹄趾对称,质地坚韧,蹄缝紧密……”针对如何挑选架子牛,刘建中给她作详细讲解。

“你们的讲授通俗易懂、科学实用,都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要用好所学技术,把牛养好,为乡村振兴多作贡献!”两个小时的讲授很快结束,临别时,袁丽娟感激地对专家们说。②11

相关文章